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美元指数的强劲攀升,给国际金价带来了沉重压力。自今年三月突破每盎司2078.8美元的高点后,国际金价便踏上了漫漫下跌之路,在上个月一度探底至每盎司1618.3美元的低位。然而,与以往国际金价下跌时,国内金店门庭若市、销量激增的景象截然不同,今年即便金价有所松动,国内的金店却门可罗雀,销售额更是惨淡。
这一反常现象,令众多业内人士百思不得其解,纷纷揣测国人是否已不再青睐黄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际金价的下跌,并未如预期般点燃国内民众的购金热情,其背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际金价虽有下滑,但国内金价的跌幅却十分有限。这主要归结于计价货币的差异。国际金价以美元结算,而国内金店则使用人民币标价。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的强势上涨,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下行。这意味着,尽管国际金价以美元计价有所下跌,但考虑到人民币的贬值因素,国内金店的标价并没有同等幅度的下降。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金店销售的大多为黄金饰品。这些饰品的价格中,往往包含了高昂的加工费、设计费以及商家的利润。这些附加成本并未随着国际金价的波动而调整,而是固定包含在商品售价中。因此,即使国际金价有所下跌,黄金饰品的价格下降幅度也显得微乎其微。如此一来,国内金价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难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其次,国内民众的购金需求已大不如前。今年以来,疫情的反复出现以及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导致许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在收入缩减的现实面前,人们纷纷削减非必需品开支,黄金饰品的购买需求自然随之降低。此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民众普遍减少了外出活动,尤其是逛商场、逛金店的意愿大大降低。因此,即使国际金价出现下跌,也难以重现过去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
再次,如今的年轻一代对黄金饰品的热情明显减退。如今,佩戴黄金饰品已逐渐成为部分老年人的偏好,而鲜有年轻消费者将其视为时尚的象征。在他们看来,黄金饰品的造型往往显得较为传统甚至有些俗气。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购买奢侈品牌包袋、高性能跑车等方式来彰显个人品味和经济实力。年轻消费群体对黄金饰品需求的减少,也是金价下跌却不见金店门庭若市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后,消费者在将黄金饰品或金条卖给金店时,往往面临着比购买时更大的难度和更不合算的定价。一位投资者曾斥资百万购入投资金条,并被告知可按市价回购。当金条价格飙升至一百五十万时,他希望卖出变现,不料金店给出的回购价却仅为九十万元。民众如今已变得愈发精明,深知投资黄金存在不小的风险,一不留神便可能面临亏损。因此,对于黄金的购买意愿自然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