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11月,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重磅的事件聚焦在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当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行业驶入新纪元,如何突破商业化、规模化成为资本市场下一轮投资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需要研究的课题。
当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对Robotaxi的商业模式路径选择出现了分野。一部分企业采取项目制(TO B)模式,以供应商的角色定位,向主机厂提供技术方案,实现快速变现,而小马智行则重点选择了另一种模式,即规模化运营模式(TO C),通过持续提供出行服务和运营车辆,获得规模效应。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表示:“小马智行不会集中在卖车模式,提供出行服务才是公司长期的追求。接下来公司核心目标是生产并投放更多车辆,扩大车队规模,持续在现有的市场、国内二、三线城市以及海外市场等扩大车辆投入,实现规模化。”
在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之际,小马智行锚定面向公众运营的Robotaxi赛道,构建“车队规模+运营能力”协同发展的路径,获得了多家长线资本机构认可,正式迈入“运营为王”的新阶段。
坚定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当技术不再是唯一壁垒,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面临着中场拐点:能否规模化运营?
基于对Robotaxi规模化的追求,市场中诞生出“项目制”、“规模化运营”两种商业模式。但两种商业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项目制的核心是交付技术产品。交付完成,价值闭环基本结束。能力体现在定制化研发和项目落地,更倾向于“一锤子买卖”。
而运营模式的核心是提供持续的出行服务,是一个持续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单的运营效率、用户体验和网络效应中。在技术成熟后,运营模式下,企业每增加一辆运营车辆,就带来同步增长的收入。随着车队规模扩大和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会显著改善,形成极强的规模效应。
在当前自动驾驶企业面临商业化压力的行业大背景下,虽然项目制能够在短期快速变现,但是运营能力才是行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差异化能力,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商业化。
基于对规模化运营的深入思考,小马智行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可持续的路——不是卖技术,而是做服务,成为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公司。
目前,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已在广州、深圳等地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运营,在北京开启7x24小时测试。
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表示,“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Robotaxi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我们的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的阶段。”
通过优化“人员-车辆”远程运营比例、降低车辆的保险成本,小马智行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UE)改善显著,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在2025年Q1和Q2分别实现同比增长约800%和超300%,业绩的强劲增长证明了可规模化、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同时,小马智行也携同Uber、高德、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等多家合作伙伴,构建庞大的出行服务生态,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运营实践引领商业化破局
当Robotaxi行业从“技术驱动”的1.0阶段,迈向“运营与规模驱动”的2.0阶段,资本市场的预期转变成:需要看到企业在Robotaxi的可规模化商业模式。从量产与车队规模看,目前,小马智行拥有超过720辆Robotaxi,预期今年底车队规模将突破1000辆。
小马智行携手丰田、北汽、广汽推进Robotaxi量产,第七代车型现已陆续通过多地严苛复杂的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标准和测试要求,累计公开道路测试里程已超350万公里。2025年11月起,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安霸王龙Robotaxi已正式在广州、深圳、北京投入运营,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落地首批千辆级规模。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发布后仅用时半年即投入正式运营,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在成本方面,第七代Robotaxi采用了100%车规级零部件,整体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上一代大幅下降70%,为大规模运营提供了物理基础和经济性前提。
在资本市场,小马智行登陆美股后,陆续获得了柏基、方舟、富达等众多顶级长线资本认可,正源于其清晰地展示了“车队规模稳步提升”和“运营能力同步搭建”的路径,且在关键的财务数据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根据小马智行8月12日发布的未经审计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当季总营收达1.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9%,环比增幅高达53.5%,增势强劲。
彭军表示,由于第七代Robotaxi实现大幅降本,在一定规模下,单车毛利为正,叠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预计在2028年~2029年,车队规模能够达到5万辆车,整个公司现金流将实现正增长。
持续向好的财务数据向市场证明了,小马智行所验证的是一条价值更高、天花板也更高的商业模式,而非一次性的项目收入。一旦运营迈过规模化拐点,即可实现爆发式的增长跃升。
当前阶段,正是小马打磨运营流程、验证单车经济模型、培养运营团队、优化用户服务体验的关键窗口期。根据规划,小马智行预计2025年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毛利转正),为迈向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经济性验证。此刻的运营能力建设,决定了在未来万辆级车队时代能否实现平滑扩张与高效管理。
总结:在激流勇进的自动驾驶行业,迎合快节奏的一锤子获利方式无可厚非,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选择先苦后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或能为企业积淀长期价值打下基础。
运营模式,是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可持续、可盈利服务的核心转换器。它不仅是小马智行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和资本市场青睐的亮点,更是其在这场自动驾驶马拉松中赢得胜利的砝码。
通过小马智行的实践案例,Robotaxi领域或许能展开新的思考,行业的发展不仅在于车能跑多快,更在于服务能跑多远、多稳,可持续地为用户提供高价值出行服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