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山西汾酒、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汾酒第二阶段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行稳致远,质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企学研多方智慧,致力于为汾酒找准政策共振点、夯实战略执行力,为更好实现“全要素、高质量、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阶段目标建言献策。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在会上围绕对酒业调整的认识、对酒业趋势的研判、对汾酒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三个方面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白酒行业未来发展将趋于三个“平衡”,汾酒第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应该以品牌领先战略为根本,从文化活化、文化出海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白酒行业未来发展的三个“平衡”
“汾酒第二阶段是‘成果巩固期’和‘要素调整期’,第二阶段又恰逢中国酒业第四次调整期,”秦书尧说道,“这与之前的第一阶段有了明显的差别,(第二阶段)要更多考虑到目前酒业调整的特点。”
秦书尧表示,自2023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从长期规律看,白酒调整的本质,就是行业发展与外部形势,从“失衡”到“平衡”的过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稳定器”,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要以消费为核心,这就要求在价格结构、费用结构、利润结构等方面做变革设计,形成新的发展节奏。
秦书尧预测,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将趋于三个“平衡”:
一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标尺,从产量导向转变到质量导向,科学规划生产规模和增长节奏,创新品牌品质。
二是价格与价值的平衡。白酒消费结构下行,消费者的价值需求更加强烈,既要更高的性价比,又要更充分的情绪体验,因此酒企要充分洞察消费新需求,锚定价值优势,引领市场突破。
三是稳健与发展的平衡。在深度调整期,如何处理“稳健经营”与“发展进取”的关系,选择更高效、更有力的市场撬动支点,是对酒业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
以品牌领先战略为根本,从文化活化与出海寻突破
“汾酒的文化领先战略,是启动第二轮竞争的最核心的问题,”秦书尧强调,“‘中国酒魂’解决了汾酒是什么的问题,但还没有更大的扩展。”
“我们要思考,汾酒是什么?汾酒品牌不同于其他酒企的特质是什么?汾酒品牌最大的消费认知是什么?”秦书尧指出,一方面,汾酒作为中国白酒祖庭,是中国酒文化诞生、发展、繁荣、壮大的活力之源,更有历史感和国潮感;另一方面,清香型白酒的口感更契合新生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个性化调饮需求,也与国际烈酒的饮用方式相契合,更具时尚与国际感。
基于此,秦书尧指出,汾酒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以品牌领先为核心战略,再造价值优势,创新消费供给,提升市场份额与地位。而汾酒的品牌领先战略,应当从文化活化、文化出海这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2024年白酒出口总量占当年的总产量0.39%,出口额占当年的0.88%,在全球烈酒市场消费占比0.71%,”秦书尧表示,“在国际上大家(中国白酒企业)做了很多,但是远远还没有开始。”
“我们第一阶段在国内市场回答了什么是汾酒,我们现在要到国际市场回答什么是汾酒。”秦书尧认为,汾酒应在第二阶段加强文化研究,做白酒文化焕新的代言人,做白酒文化出海的领航员,为行业做出“汾老大”“国际汾”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