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让我这个老股民坐不住了——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突破1200亿元!这数字放在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但更让我惊讶的是,就在机构资金大举进场的同时,身边不少散户朋友还在为"明天是涨是跌"这种问题纠结。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在复旦读书时,第一次接触量化交易系统的震撼体验。
一、1200亿背后的市场密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沪深两市的ETF两融余额达1200.0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117.75亿元,单日增加15.86亿元。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市场玄机?
记得我导师说过:"市场就像个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的转动都有其规律。"当时年轻气盛的我还不以为然,直到亲眼见证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些依靠量化模型提前预警的机构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现在看看这些获得资金青睐的ETF:
这不正是市场在告诉我们:金融债、科技、券商、科创板这些领域正在被大资金重点布局吗?可悲的是,大多数散户还在盯着日K线猜涨跌。
二、牛市陷阱:为什么你总是赚过又亏回去?说到牛市,很多人以为只要行情好就能赚钱。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大多数人赚的都是纸上富贵,最后又都吐回去了。为什么?因为没搞明白一个简单道理:机会要看得懂、抓得住。
我有个朋友老张,2015年牛市最高点时账户浮盈80万,结果硬是扛到熊市亏了本金。后来我帮他复盘交易记录发现:他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机会,哪些是诱多的陷阱。这就像在赌场里分不清荷官的手势一样危险。
真正的机会是什么?是你能看懂的交易行为。举个例子:
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信号,而不是什么"金叉死叉""支撑压力"这些技术分析的花架子。
三、好股票都是"抢"出来的什么才是好股票?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股民。经过十多年的量化交易实践,我发现好股票无非两种:抢出来的和洗出来的。
(1)抢筹现象看看这张图上的个股走势,都出现了明显的"游资抢筹"现象。这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资金博弈。就像菜市场里最新鲜的蔬菜总是最先被抢光一样,好股票自然会有资金争相买入。
但要注意的是,抢筹后往往会有调整。这是因为机构不会轻易让游资拿走自己的筹码,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所以看到抢筹信号后要做的不是立即买入,而是开始密切观察。
(2)洗盘现象这张图上的蓝色K线代表机构的"震仓洗盘"行为。很多人看到这种走势就以为是行情结束的信号,殊不知这往往是调整的低点。通过量化系统可以看到,"机构库存"数据叠加"空头回补"数据时,往往意味着洗盘接近尾声。
四、从1200亿看市场未来回到开头那1200亿的两融余额。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但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散户要想改变弱势地位,必须学会用数据说话。就像我用的那套量化系统,十多年来帮我避开了无数陷阱。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虽然不能给出具体操作建议,但我可以分享几点心得:
记住: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数据及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策略,亦未开设任何收费群组或提供荐股服务。如发现任何冒用本人名义从事证券咨询等违规行为,请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