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整体延续调整格局,临近尾盘跌幅有所收窄,但三大指数仍集体收跌。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3939.81 点,跌 0.81%;深成指报 13080.49 点,跌 0.92%;创业板指报 3069.22 点,跌 1.16%。从技术形态看,上证指数已明显跌破 30 日均线,盘中最低一度探至约 3925 点。
成交方面,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约 19460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约 156 亿元,但在放量的同时,资金呈现明显的净流出态势,全市场资金净流出规模接近 1238 亿元,个股方面则出现超过 4100 只下跌的普跌格局。
一、盘面结构:强弱分化显著,资金“弃旧拥新”
从盘面结构看,周二市场呈现典型的“指数中阴、结构剧烈分化”的特征。
逆势方向:AI应用、部分消费链条
AI应用板块全天强势,多只个股走出独立行情。
福石控股、宣亚国际均录得 20cm 涨停;
部分数字营销、内容生产、云服务等细分方向出现资金持续追捧。
美容护理板块尾盘拉升:
敷尔佳、芭薇股份等多股上涨,资金明显在弱市中寻找“景气度+高成长”的方向。
这类板块的共同特征是:
与政策导向、产业升级相关(AI应用、数字经济、医美消费升级);
具备中长期成长逻辑,短期盈利弹性预期较强;
市场情绪偏弱时,容易成为“存量资金博弈”的集中战场。
重灾区:周期资源、能源链条与部分高景气赛道回调
煤炭板块全天调整,云煤能源、宝泰隆跌停,部分龙头出现明显放量回落。
电池及新能源链条承压明显,华盛锂电、海科新源等多股跌超 10%,此前涨幅较大的细分材料、锂电中游个股回撤幅度较大。
有色板块集体调整,海南矿业跌停,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均承受一定抛压。
这一轮杀跌的逻辑主要在于:
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已修复至甚至高于合理区间的品种,遭遇到“情绪+筹码”双重压力;
大宗商品短期价格震荡,加上对海外需求的担忧,使得周期品更容易成为获利盘兑现的“首选”;
在风险偏好下降时,市场对传统资源、周期股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给出折扣。
整体来看,资金呈现“抱团成长、减配周期”的思路:
一方面,AI应用、部分消费医美在高景气预期下被资金当作弱市中的“攻防兼备”方向;
另一方面,煤炭、有色、电池等周期与高景气赛道中的前期强势股,成为机构和游资集中兑现利润的主战场。
二、全球市场联动:亚太股市与比特币共振下挫
本轮调整并非A股的孤立事件,全球风险偏好整体降温是重要背景。
亚太主要股市同步承压
日经225指数单日跌幅超过 3%,高位回调压力明显;
韩国综合指数同步下挫,显示北亚市场风险资产整体遭遇调仓;
港股同样走弱,科技股与金融股联袂下跌,南向资金亦偏谨慎。
亚太市场的普跌,强化了投资者对外部环境的担忧情绪。
比特币大幅回调,风险资产“风向标”转凉
比特币在近期交易中出现明显杀跌,阶段内一度跌破重要整数关口,相当于在约 7 个月时间内首次跌破前期高位区间的关键水平。作为风险资产的情绪指标,比特币的大幅回调通常意味着:
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
部分杠杆与高波动资产被迫减仓;
对高估值、强预期资产的再定价压力增加。
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A股中的科技成长、高弹性品种难免受到影响;而周期、资源股作为本轮全球宽松预期下的顺周期代表,也同步遭遇“预期修正+获利回吐”的双重调整。
三、资金流向:外资与内资分歧加大
成交放量但净流出放大,是周二盘面的一个核心特征。
沪深京成交额:约 19460 亿元,较前一日放量 156 亿元;
全市场资金净流出规模:约 1238 亿元,显示以减仓、换手为主;
个股下跌数量:超 4100 只,普跌中结构性机会难度加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
北向资金呈现小幅净流入或接近均衡,
内资(机构+游资+散户)则明显偏向净流出。
这种分化有几层含义:
外资对A股中长期估值和宏观环境仍相对理性,看重的是“低估值+稳增长预期”;
内资在经历前期反弹后,更关注短期净值波动,倾向于在不确定性升温时先行减仓;
市场对后市方向并非一致悲观,而是出现了典型的“周期波动中的分歧期”。
资金层面说明,当前并非系统性恐慌,更多是阶段性风险偏好回落+筹码再分配。
四、技术面与估值:3900点支撑区的意义
从技术面和估值视角综合看,周二的调整虽然力度不小,但并未改变中期区间震荡格局。
上证指数关键技术位
收盘 3939.81 点,明显跌破 30 日均线;
盘中最低下探至约 3925 点,已逼近前期密集成交区下沿;
3900 点附近是短期非常关键的支撑区域:
一是整数关口,具备心理支撑意义;
二是近期平台整理区的下沿,一旦有效失守,可能触发被动止损和量化模型减仓。
估值位置:下行空间与性价比的平衡
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目前整体 市盈率在约 12 倍附近,明显低于历史中枢。
部分蓝筹和高股息板块(银行、保险、电信、部分公用事业)估值处于历史偏低区间,股息率在 4%–6% 区间的个股不在少数。
这意味着:
从估值安全边际看,指数进一步单边大幅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
但从技术形态与短期情绪看,3900点如果被放量击穿,不排除向下“挖一脚”以完成更充分的筹码换手。
整体判断:
短期技术压力存在,但中期估值支撑仍然清晰,市场更可能在支撑区域内通过时间换空间,而非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五、周三大盘可能这么走:震荡为主,关注3900点得失
结合技术位、资金和历史走势特征,对周三走势可以做出相对理性的预判:
大概率剧本:低开震荡、窄幅反复为主
在全球风险偏好尚未恢复、前一日放量下跌的背景下:
周三早盘指数存在跟随外盘的 温和低开 可能;
若盘中 3900 点附近获得资金承接,指数可能走出 震荡企稳、局部板块轮动修复 的结构;
尾盘若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波动有望收窄,甚至不排除出现小幅修复。
压力与支撑区间
上方短期压力:
首先是 5 日均线与10 日均线区域,大致对位在 3990–4020 点 一带;
该区域上方抛压明显,短线不宜对快速突破抱以过高预期。
下方关键支撑:
3900 点整数关口,以及下方若回踩 3850–3880 点 区域,将是技术上更强的支撑带。
若在此区间放量企稳,往往对应阶段性“恐慌低点”或重要换手区。
风险提示与节奏控制
短期仍需警惕:
外盘进一步调整引发的联动压力;
年末资金面季节性趋紧,部分机构面临考核与调仓需求;
前期涨幅过大的主题板块继续高位波动甚至补跌的风险。
对于仓位较重的投资者,周三策略重点在于 控制波动,而非追求方向性重仓押注。
整体而言,周三市场更可能延续 震荡消化压力 的节奏,在 3900 点附近反复博弈,而非展开单边趋势行情。
六、策略建议:不同风格如何应对当前格局
在当前“估值有支撑、情绪在回落、结构显著分化”的环境下,不同类型投资者可考虑有所侧重:
价值/防御型投资者
关注: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分红能力稳定的蓝筹(如部分银行、保险、电信、公用事业);
高股息+盈利稳定的行业龙头。
操作思路:
利用指数回调阶段 分批低吸,而非追涨;
把握 3900 点上下的波动区间,围绕“低估值+高分红”进行结构性配置。
成长/景气赛道投资者
关注方向:
AI应用、算力基础设施、部分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相关子赛道;
新能源中由“过度预期”回归“合理预期”的优质环节。
操作思路:
避开短期涨幅过大、估值严重透支且仍在高位放量震荡的品种;
利用板块调整,精选基本面扎实、订单与业绩兑现度高的龙头或子龙头,分期布局。
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
当前不宜追高任何短线热点,尤其是连续大涨后放量的题材股;
保持适度仓位,维持一定现金比例,等待市场在支撑区域形成更明确的企稳信号后再做加仓决策。
七、结语:在波动中保持定力,重视“周期视角”
周二的调整在短线上确实带来了情绪压力,但从更长周期看,它更像是前期反弹后的 一次必要的风险释放与筹码再平衡。
在 3900 点 这一重要支撑区域附近,既不宜将短期波动简单放大为系统性风险,也不宜对短线反弹抱有过高期望。
对理性投资者而言,更关键的是:
用数据和估值判断,而不是用情绪和噪音决策;
在结构性分化中寻找“盈利+估值+长期空间”三者均衡的标的;
把视野从“周三怎么走”延展到“一个完整周期中,哪些资产真正值得长期持有”。
周三大盘大概率仍将在震荡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做好仓位和节奏管理,比预测单日涨跌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