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港A银行股同时爆发!
A股市场上,银行股集体走强。中国银行表现尤为亮眼,盘中一度大涨超5%,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涨幅仍达4%,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涨超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自10月9日以来累计涨幅已达20%。
港股市场同样热度不减,民生银行涨超3%领涨,浙商银行、邮储银行涨幅均超2%,两地银行股形成联动上涨格局。
11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今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1月LPR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期限品种均与上月持平。今年5月下调后,LPR报价已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11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一方面,10月20日LPR报价公布以来,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这意味着11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
另一方面,尽管近期包括1年期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AAA级)在内的主要中长端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略有下行,但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的背景下,当前报价行也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对商业银行而言,LPR保持稳定有助于缓解其净息差压力。近年来,在市场利率下行、存款成本刚性的双重挤压下,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对业绩增速形成一定拖累。
而在市场层面,随着前期热门板块波动加剧,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收敛。临近年末,资金追求稳定与确定性的需求上升,促使机构进行“高切低”的调仓操作。在此背景下,LPR企稳缓解了银行股的息差压力,为其创造了基本面缓冲,而自身具备的低波动、高股息属性,则使其成为当下防御配置的理想选择。因此,银行股有望在板块轮动中吸引增量资金回流,形成有力的阶段性支撑。
中期分红陆续落地
而作为典型的红利属性标的,银行股凭借其高股息、稳分红、低波动的特征持续吸引市场关注。进入11月以来,这一属性正密集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回报,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进入集中落地期,掀起一轮“分红潮”。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19日,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4家明确实施中期分红,合计拟派现金额近2638亿元,分红节奏整体较往年明显提前。
截至目前,已有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等10家银行完成派发。
从结构上看,国有大行仍是分红主力。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的规模领跑全行业,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拟派发486.05亿元、418.23亿元、352.5亿元和147.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头部股份制银行首次启动中期分红,常熟银行等6家城商行也新加入中期分红队伍,反映出上市银行整体分红意愿持续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板块作为高股息资产的投资吸引力。
从业绩基本面来看,银行板块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六大行前三季度均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长,合计营收突破2.7万亿元,归母净利润超万亿元。
其中,“宇宙行”工商银行继续领跑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展望后市,机构对银行板块的“红利重估”逻辑持续看好。
开源证券表示,以国有行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较无风险利率仍具性价比。该券商指出,上市银行零售风险虽抬升但影响相对可控,叠加丰厚的拨备覆盖和稳定的分红政策,共同构筑了银行“红利重估”逻辑的“稳健锚”。而银行在金市、财富管理、投行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形成了银行估值差异化的“增长帆”。银行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中长期资金亦具备配置动能,增加银行板块配置是“高切低”及均衡配置思路下的较优选择。
申万宏源指出,站在当下,我们更为坚定地看好银行板块正处于长牛修复的起点。银行开启盈利稳定新周期,长线资金入市仍是进行时,看好银行。若明年是PPI逐步转正、长端利率边际上行的宏观环境,这对银行而言会是更友好的经营条件,利好银行基本面的后周期改善;若经济依旧承压,银行的风险底线明确、分红预期稳定,亦是优秀的红利配置资产,这在长周期维度下的低利率时代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