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茶饮:供需共振、长坡厚雪的新消费赛道
创始人
2025-11-24 13:45:37

广发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 嵇文欣

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庞大的茶消费群体,但繁琐的传统沏茶步骤限制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茶的消费。现制茶饮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制作过程,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获得更多年轻人青睐。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珍珠奶茶”等经典产品。2015年,新茶饮概念横空出世,现制茶饮品牌开始使用原叶茶、鲜奶、鲜果等优质原料,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尤其是随着头部茶饮品牌规模化发展和供应链升级,更多消费者能够通过实惠的价格享受高品质产品,行业逐步实现结构性升级。

近些年标杆性企业的优秀表现,让资本市场进一步认识到现制茶饮行业的发展潜力,并将板块贴上了新消费的标签。不少投资者也对这一赛道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针对现制茶饮行业,我们可以从供需两侧、长短期驱动、短期外卖补贴影响等维度展开分析。

从供给侧看,品质化、平价化与可得性不断提升。现制茶饮从粉末冲泡逐步走向现制、新鲜、健康,高品质原材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产品持续升级。各头部茶饮品牌在供应链上的持续深耕使得品质升级得以在相对平价的基础上实现,新茶饮逐步从曾经的“轻奢”转为大众日常饮品。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当前行业内定位高端的品牌相对较少,部分中端品牌也通过引流品(例如柠檬水、纯茶等)将价格带下探至10元以下,多数品牌价格带上限不超过30元。据咖门公众号,2024年现制茶饮超85%的新品定价低于20元,25元及以上的产品仅占3.9%。从可得性来看,2019年-2024年我国现制茶饮门店数由29.3万家增至44.8万家,门店持续加密;外卖兴起则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场景,带动用户购买频次的结构性上移。需要关注的是“平价与高可得性”有望助推现制茶饮替代部分瓶装饮料需求。

从需求侧看,从功能性向更高维需求切换,消费习惯持续积淀。从最早的解渴消暑、味觉尝鲜等功能性满足,逐步延伸到情绪价值、健康需求、社交需求等更高维度满足。对消费者来说,现制茶饮已不再是简单的解渴饮品,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制茶饮的强社交属性,购物、下午茶、聚餐等成为了主要的消费场景。头部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影响力,通过跨界联名进一步强化其“社交货币”属性,推动产品破圈,短期拉动销量增长,长期拓展客群。当下,年轻消费者成为新茶饮的消费主力军,据益普索2021年调研数据,现制茶饮消费者中,20岁以下、20-30岁消费者分别占比42%、29%。

从长期看,渗透率提升空间仍大,连锁化率与集中度持续提升。2023年,国内人均现制茶饮年消费量为11杯,而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则均超50杯。现制茶饮的渗透率成长空间广阔,随着未来新客群渗透、消费频次提升,现制茶饮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尤其是下沉市场的空间潜力大,2023年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均消费为27杯,二线及以下城市为不到10杯,引发龙头企业关注和深挖。从结构来看,行业连锁化率与集中度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连锁化率(门店口径)为56.1%,较2018年提升17.1个百分点。近年来各头部品牌保持快速拓店,而中小品牌持续出清,预计行业集中度仍将持续提升。

从短期看,外卖补贴支撑同店营业额高增,关注后续变化。今年以来,京东、美团、淘宝闪购分别宣布了百亿元、千亿元、五百亿元补贴,即时零售市场总量增长明显。现制茶饮由于客单价低、消费频次高,是较为受益的品类。通过简化门店模型测算“商家承担补贴比例”“堂食需求转化为外卖的比例”如何影响门店利润率,结果显示,若商家能够利用平台规则、自身品牌获取更强的议价权,承担较少的补贴比例,同时稳住堂食基本盘,则能够从外卖补贴中受益更多。预计头部品牌在此次外卖补贴中相对受益,而部分中小品牌加盟商很可能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随着外卖补贴大战趋于理性,市场担心后续同店营业额是否仍有增长支撑、明年4月起的同店营业额高基数压力,以及补贴教育出的低价习惯或将使消费者对原价茶饮的接受度降低。基于对行业的分析,我们认为:(1)头部品牌拳头产品优惠力度相对较低,做活动的产品大多为低价引流品,产品力仍有望成为补贴结束后吸引消费者的抓手;(2)应理性看待短期同店波动,茶饮中长期渗透率提升逻辑并未改变,尽管补贴退坡可能暂时抑制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但消费者的多维需求仍在增长,消费习惯仍会持续培育,且此次外卖补贴也助推了茶饮进一步破圈;(3)中长期来看,行业竞争终将回归基本功较量,补贴退坡后市场出清将有所加速,供应链效率、精细化运营等仍会是制胜关键。

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上述3个方面持续关注行业以及相关企业的表现。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关注企业的门店扩张表现是否达到增长预期,产品、服务等是否能够率先创新,品牌形象是否能够持续活跃,从而占领消费者心智,并进一步实现销售转化和市占率提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一直以来,广发证券主动担起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发挥业务优势,打造丰富的投教载体,贯彻资本市场人民性立场,树牢金融为民的理念,引领投资者教育工作走在行业前列。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发证券特在中国证券报开设“投研财富+”投教专栏,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和市场热点,向广大投资者普及专业投研框架、分享专业机构观点,帮助投资者掌握投资分析方法,更加有效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聚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在京发...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2025年11月18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家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核心力量,...
别光盯着股价!从债券角度剖析:... 财联社11月24日讯(编辑 潇湘)华尔街正“竭力消化”科技公司为AI投资而发行的债券洪流,而天量的A...
三周花了近8000万元护盘,为... 在资本市场,真金白银的回购往往被视为上市公司提振信心的“强心针”。然而,对红塔证券而言,这剂“强心针...
港股情绪指标指向“悲观”,逆向... 在连续调整后,港股迎来反弹。 11月24日盘中,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直线拉涨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