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量第一、工业增速第一!这个省会,爆发了!
创始人
2025-11-24 15:45:33

正文前特别提示

告知各位财经股民粉丝: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大制度改革,都伴随着一次深刻的财富重构。2024年,随着注册制全面落地、退市常态化、量化监管趋严、融资融券扩容,以及“机构化、长期化、专业化”被正式定调,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正在被彻底改写。

过去那个“散户遍地、情绪主导、博弈无序”的时代,正在加速终结。监管层的目标十分明确:——让市场回归理性,让投机者出清,让资本回归价值,让资金更加集中于有力量、有体系、有纪律的参与者。给大家推荐一个财经团队掌舵手的公众号。

各位还在股票市场单打独斗的粉丝朋友们可以关注下方公众号,私信回复789一起抱团取暖。

作者:余飞

01

合肥,工业增速第一

过去二十年最强黑马合肥,表现依旧亮眼,仍在续着辉煌。

前三季度,合肥工业增速在万亿城市中位居第一,高达15.2%,增速创44个月来新高。

最终拉动合肥GDP增长5.9%,增速在万亿GDP城市中位居第三,仅次于烟台、唐山。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合肥工业狂奔背后,是主打产业的功劳。

合肥统计局披露:

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贡献突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46.6%和10.4%,两者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0%。主要产品产量快速提升,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分立器件、充电桩、笔记本电脑、工业机器人等产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锂电子电池产量3666.8万只,同比增长54.5%;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28.7亿只,同比增长52.2%。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062.14万台,同比增长26.6%;液晶显示屏产量4.92亿片,同比增长10.3%;工业机器人产量31750套,同比增长25.6%。

来源:合肥统计局

此外,彩色电视机前三季度产量505.03万台,同比增长23.8%;变压器产量同比增长32.3%。

合肥从当年的小县城一路狂奔成如今的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的“双万”城市,本质就是这座城市的工业大爆发。

狂奔了二十年的合肥,如今工业增速依旧强悍,按照这种势头,未来十年,合肥有很大概率能够跻身十五强。

02

合肥,过去二十年最强黑马

以20年为一个跨度,合肥无疑是27个省会与首府中跑得最快的城市。

过去二十年,是合肥经济、人口双丰收的跨越式阶段。

以GDP来来看。

2004年合肥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47位,2014年上升至25位,2024年位居全国第19位,二十年上升了28个位次。

在省会城市排名中,2004年合肥位列第16位,2024年位居第10位,二十年在省会城市中上升了6个位次,是上升速度最快的省会,没有之一。

此外,过去二十年合肥的GDP从896.67亿元,增长至13507.7亿元,名义增幅高达1406.43%,同样位居27个城市首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人口大规模流入,特别是最近三年,当其他中心城市人口增量放缓时,合肥的人口增量更加显眼。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增量高达21.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增量14.9万人,位居全国第四。

过去三年,合肥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3.7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贵阳第二。

杭州、长沙、郑州、深圳、西安、宁波、南昌、青岛、昆明、济南、广州、武汉、南京、呼和浩特、苏州、南宁、沈阳增量位居前二十。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在增量助攻下,过去几年合肥常住人口在长三角先后超越南京、宁波,人口规模位居长三角第四,仅次于上海、杭州、苏州。

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规模顺利冲破千万,成为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03

合肥,逆天改命的城市

合肥的成功,本号认为,得益于四点:

第一,起点低,让他没有历史包袱。

相比于其他城市,合肥没有太重的历史包袱,这些年轻装上阵,勇往直前。

第二,在于其敢于豪赌,又眼光独到,凭借这些,合肥已经聚集了“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八大新兴产业体系,未来潜力非常大。

安徽籍作家张恨水在其游记《京沪旅行杂志》中有过一段合肥解放时的描述:

城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小河流穿城而过,一座小楼才两层。

新中国成立后,在安庆、蚌埠、芜湖、合肥四个城市的选择中,合肥最终胜出,成为了安徽省会。

老牌省会安庆,由于地处长江,而建国初期不安定的因素,让很多人担心如果把省会设在安庆这样一个沿江战略重镇,并且在南京与武汉之间,一旦战事再起,极有可能被敌军一日连下两个省会城市。

芜湖、蚌埠当时的条件其实比合肥更好,但芜湖离南京太近,而蚌埠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作南京的北大门,都面临着与安庆相似的困境,同时也为了“去南京化”,所以合肥最终胜出。

合肥后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亮色,和郑州一样,都被视作小县城。

真正的起势,是进入21世纪。

2005年合肥“工业立市”的战略出台之后,就开始寻找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成功的第一步,是绑定了京东方。2007年,在金融危机中煎熬的京东方寻求地方政府融资支持,合肥在一片争议声中,合肥承诺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投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合肥之变”自此开启。

投资京东方,是合肥豪赌的开始。

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而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才300亿。

投桃报李,后来的京东方活得非常不错,产业链条不断升级,成长为了全球屏幕显示产业上的龙头企业,同时带动70多家配套企业到合肥发展,使得合肥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并辐射整个半导体行业。合肥因此站在了屏幕显示产业的制高点。

同时,由于当年接收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国内和国际排名均非常高的大学,给合肥带来了一大堆基础科研设施,还给合肥带来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头衔,量子计算机已经成为合肥响亮的名片。

之后,合肥又抓住了时代风口的新能源汽车和芯片。

2019年一筹莫展的蔚来在寻求多个地方城市融资未果后,合肥抛来了橄榄枝,2020年蔚来汽车与合肥签下对赌协议,蔚来汽车的中国总部落户合肥,让合肥顺利抓住了时代风口。

在牵手蔚来之后,合肥也在不断升级本土汽车品牌江淮的产业升级,江淮新能源汽车。

截至目前,合肥已相继实施了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江淮蔚来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并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合肥给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画下的蓝图是:

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25%,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大爆发,合肥又定下了新目标:

力争到2027年,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

合肥已经成长为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重量级选手。

芯片方面,2017年,合肥市政府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研发生产,并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落户。

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中,合肥位列全国第六,而智能手表、彩电、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产量也进入全国、全球前列。

产业助力经济腾飞,产业助力人口扩张。

2015年,合肥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时隔5年后的2020年,合肥GDP翻了一倍,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

如今的合肥,与张恨水当年见到的合肥,有云泥之别:

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2024年GDP为13507.7亿元,常住人口1000.2万人。

合肥的风投模式,现在被很多城市学习。

第三,强省会战略。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强省会与均衡发展,无所谓好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只是地区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实力的需要。

中国内地城市大多都是走强省会模式,安徽、贵州也不例外,对于这两个省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路线。

经过多年的强省会发展,如今的合肥,经济首位度26.9%,也即超过四分之一的GDP被装在了省会合肥。

而从老大与老二角度来看,合肥是芜湖的2.7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强省会带来的结果有二:

1,引领全省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安徽排名上升三个位次,从十年前的第14位升至去年的全国第11。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上图还可以看到,走强省会的四川,过去十年上升了4个位次。走强省会的贵州,上升了5个位次。走强省会的湖北,上升了5个位次。走强省会的湖南上升了3个位次。走强省会的陕西,上升了5个位次。正在走强省会的福建、降息,分别上升了3个位次、2个位次。

反过来,难以走强省会的河北,下降了6个位次。

2,人口疯狂流入省会。

这一点,我在去年分析长沙的时候就说过。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量第一,但湖南全省人口减少了18万人,而且除长沙外的其他城市,全部在减少。

2024年同样如此,只有长沙人口在增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江西也是如此,全省只有南昌增量显著。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安徽方面,合肥人口在快速增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四,纵横捭阖之术。

这一点,用来说安徽省更合适。

安徽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很大一个推动力,就是到处蹭热度,既充分融入中部发展,更与长三角实现了捆绑。

2010年合肥、马鞍山加入。2013年芜湖、滁州、淮南加入。2018年,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2019年,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加入。

至此,安徽全境顺利加入了长三角。并且,在中央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官宣。

此外,安徽还将自家的两个城市芜湖与宣城,加入了南京都市圈,借助南京的力量发展自家的城市。

同时,作为中部6省之一的安徽也在与中部通力合作。开启了左右逢源的模式。

此外还有强省会模式,对于安徽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路线。

借势之下的安徽,不断赋能合肥,才有了如今的合肥。

04

合肥,新一轮气运正在到来

更为关键的是,合肥正因为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气运。

合肥去年的汽车总产量高达191.09万辆,位居全国第四。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1万辆,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公开报道等

而今年,因为汽车统计口径改变,合肥大概率要登顶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从2025年开始,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方式,由此前的“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

之前的统计口径是按照生产企业的法人所在地,而今年则统一变更为生产企业实际所在地。

比亚迪总部所在地是深圳坪山,其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公司,但很多企业的法人在深圳,所以以往实际在外地生产的汽车都计入在深圳名下。

这就造成了深圳汽车产量这几年的疯狂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的汽车产量仅10.93万辆,2021年为29.95万辆,2022年则飙涨到84.99万辆,2023年达到173.3万辆,成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最大的城市。

2024年,深圳汽车产量逼近300万辆,达到293.53万辆,继续蝉联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并且超越广州、重庆,登上了汽车第一城霸主的坐席。

而今年统计口径改变之下,广东省的汽车产量断崖式下滑。

去年三季度广东省汽车产量378.07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只有208.84万辆,减少了169.23万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相反,湖南因为口径的变化,大幅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只有35.81万辆,而今年前三季度产量飙升到了117.86万辆,翻了三倍多。

从增量角度看,安徽增量第二,河南增量第三,山东增量第四,江西增量第五。

无论是广东的跳水式下滑,还是湖南的飙升,都不是因为产量的断崖式下滑或突飞猛进,仅仅只是因为统计口径改变而已。

在这种改变之下,今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必然也会出现跳水式下滑,而合肥、长沙、西安等城市的产量,可能会快速上升。

特别是合肥,今年年末,大概率会取代深圳,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合肥统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汽车产量133.26万辆,同比增长0.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3.96万辆,同比增长1%。

汽车工业,是一个足以改变城运的产业。

当年一汽落户长春,让长春在东北到处都是直辖市的年代里,也获得了直辖市的头衔。后来由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东北所有的直辖市都撤了。

二汽诞生于中苏关系破裂开启三线建设时代,落户在大山深处的湖北十堰。十堰当时还只是一个近百户居民的小镇,如今七普时期拥有320.9万人口。

因为二汽的到来,十堰与其原本所属的郧阳地区换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郧阳地区则降级为十堰的郧阳区。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十堰由于交通不便,二汽决定迁出,先是迁到了襄樊(现在的襄阳)成就了襄阳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东风汽车,2003年迁到武汉,成就了武汉的汽车工业,且是武汉如今的当家工业。

时局变幻,时移世易。

新一轮汽车变革中走向前台的深圳、合肥、重庆等城市,正迎来新一轮气运,还有上海、郑州、长沙、芜湖、常州等城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常青大乐透第2025134期:... 大乐透第2025133期出奖号统计:前区04、11、23、27、35,后区07、11。和值为100,...
消费级3D打印技术应用场景拓宽 本报记者 李雯珊 11月21日,天眼查APP显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已对...
量化派结束招股:发行费用过亿,... 雷递网 雷建平 11月24日 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量化派”,股票代码:“2685”)今日结束...
1至10月铁路货物发送量创新高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10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3.78亿吨,同比增长3%,创历史同期新高...
传媒概念股午后走强,传媒ETF... 每经记者:叶峰 每经编辑:肖芮冬 传媒概念股午后走强,昆仑万维涨超8%,利欧股份涨超6%,神州泰岳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