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全力冲击“天空之城”的城市叙事中,低空经济的实体拼图正在加速拼接,且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11月24日,深圳低空经济版图迎来两个关键的“第一”:全市首家大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整机制造企业零重力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及首个低空飞行营地“绿色航空营地”正式亮相。
在发布会上,零重力联合创始人贾思源以“五位一体”概括ZG-ONE鹊飞低空超级工厂的创新模式,即整合研发中心、旗舰展厅、交付基地、研学乐园、航空营地五大功能,构建覆盖技术研发、产品展示、制造交付、教育普及与场景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融合高地。据了解,在交付基地建设完成后,该基地将形成100架/年的eVTOL产能。
直击“超级工厂”:未来飞行器的“赛博”质感
走进零重力的展厅,一股强烈的“赛博朋克”气息扑面而来。围绕新能源载人航空器领域,零重力飞机工业构建了eCTOL与eVTOL两条技术路径并行的产品矩阵,涵盖eCTOL RX1E-A、RX1E-S、多旋翼eVTOL ZG-ONE鹊飞和倾转旋翼eVTOL ZG-T6四款机型,实现了“成熟一代、适航一代、预研一代”的稳健布局。其中,旗舰机型多旋翼eVTOL ZG-ONE无疑是现场的流量担当,这台飞行器采用了六轴六桨构型,外形圆润流畅,看上去还有点“萌萌哒”,但别被它的外表骗了,高效的5分钟快速换电系统、整机弹射式降落伞等先进配置,主打的就是一个“稳重”,安全性拉满。这款专为低空观光场景设计的机型,拥有270°透明观景舷窗,简直是为“出片狂魔”量身定制。目前该机型仍在适航取证阶段,预计2026年取得TC标准适航证并开始市场化运营,目前已经收获千余架意向订单。除了“ZG-ONE”真机,现场还陈列着倾转旋翼eVTOL“ZG-T6”及电动固定翼RX1E-A等机型模型。这些不同构型的飞行器,勾勒出企业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及载人观光等多个领域的全场景图谱。
硬核突围:打破“造机容易用机难”困局
飞机造出来了,去哪里飞?谁来买单?这是目前eVTOL行业面临的普遍考题。不同于传统航空制造业仅关注“卖飞机”的模式,此次零重力发布了“绿色航空营地战略”,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在活动现场,南都记者了解到,企业不仅要当“制造商”,更要化身“运营商”。新落地的低空飞行营地将作为一个载体,推动企业从“制造端”向“场景端”深度延伸。打造集航空乐园+文旅、航空科技+研学、航空飞行+培训等低空经济毛细血管网络。目前,立足深圳前海的首个示范营地,将率先打造华南区域低空飞行网络样板,并逐步辐射全国。
与此同时,针对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背后的人才缺口,现场揭牌的“粤港澳大湾区低空产教创新中心”显得尤为关键。该中心直击行业痛点,精准“填坑”,重点批量生产能修、会飞、懂运营的专业“后备军”,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湾区低空经济人才的“摇篮”与产业创新的“加速器”。
从制造交付到场景运营,再到人才造血,零重力展示了低空经济“大开大合”的体系化布局。而在深圳这片空域资源与政策红利双重叠加的试验田里,低空经济的“生态雨林”已然成型:这里既有全产业链布局的“链主”高举高打,也有深耕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
就在离会场不远的园区里,活跃着一位刚在不久前高交会前海展区上赚足眼球的“技术流选手”——深圳市英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源向记者介绍那款曾引发围观的“当家花旦”——“英武YIVTOLS-ZERO飞行单车”。这款飞行器整机重量110kg,采用全球首创的钛合金架构,虽看着轻盈,却能载重90公斤,妥妥的“小身材大能量”。据陈源介绍,它搭载半固态电池,续航30-40公里,未来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后性能还能“超级加倍”。更让现场观众直呼“硬控”的是它的安全性与性价比。该机型配置了全球首个eVTOL机身安全气囊+降落伞的双重保险,且售价仅相当于一辆普通小轿车的成本,陈源还“剧透”道,未来价格将进一步下降,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非洲市场暂时还没布局,我们的客户已覆盖美国、阿根廷、西班牙等多国。”陈源表示,“我们的目光不局限于国内,中国技术就是要覆盖并服务到全世界去。”据悉,该产品对外销售不足两个月,已斩获全球40多台实际订单,在此前的高交会上更是新增了50多台意向订单。
前海组局:构建低空经济的“梦之队”
为何这些行业“新物种”纷纷选择在深圳、在前海“安营扎寨”?在贾思源看来,答案藏在深圳独特的“产业磁场”里。作为中国低空经济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已明确提出建设“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的宏大愿景。而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更是与其所在的宝安、南山两区联手,在技术研发、航线开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政策托举,构建起从研发制造to场景运营的完整生态。贾思源特别提到,“ZG-ONE”作为目前深圳落地的唯一一款eVTOL机型,该项目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希望以此为起点,将其打造为大湾区的低空应用标杆,通过后续的试点运营,让公众在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到新能源航空器的安全、舒适与便捷。对此他信心十足,他透露,零重力超级工厂所在的“前海-蛇口低空经济先导区”,让企业尝到了独一份的甜头,这里叠加了“前海政策+南山服务+蛇口空间”的三重赋能。除了政策红利,深圳硬核的产业链也让他底气十足。“全球最完备的无人机供应链体系就在这里,从碳纤维机身到高能量密度电池,出门就能找到顶尖的‘神助攻’,这极大地降低了研发成本与周期。”贾思源感慨,这背后,也离不开前海管理局作为“组局者”的精心运筹。
南都记者获悉,为助力低空企业“筑梦全球”,前海正充分整合法律、财税、金融等优势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同时,前海鼓励深港金融机构创新低空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试图用金融“活水”降低企业的“起飞”成本。除了做企业的“助推器”,前海还在下一盘“深港联动”的大棋。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双重政策优势,前海正积极探索深港两地低空飞行政策的创新突破。“空域管理是低空经济的命门。”这是行业内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前海正致力于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空域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目前,前海已汇聚了一批低空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堪称低空经济的“梦之队”,从全国首家低空制造创新中心到全国无人机物流头部企业丰翼科技;从填补整机制造空白的零重力到手握首张特许飞行证的英武智能;再到科比特航空、泽芯未来科技、零零无限、北斗伏羲等行业翘楚。在前海,新型材料、电池动力、飞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加速融合,高水平创新人才正在加速集聚。低空经济在前海,正开启一场技术、制度与商业模式的全方位进化。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