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讯7月7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电光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袁庆国,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物联网应用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电光科技(002730)等共同持股。
在闵行“大零号湾”区域,一座占地1平方公里的养老科技产业园正悄然崛起。这里聚集了50余家养老科技企业,涵盖智能康复、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等领域,成为上海首个以“养老科技”命名的专业化产业园区。作为上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创新实践,这座园区不仅承载着技术创新的使命,更试图破解老龄化社会的服务痛点。
以科技破解养老“痛点”,让更多人能享受更加智能、温暖及便捷的晚年生活,这样的愿景离我们有多远?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
在上海叁联人科技的展厅内,一台形似机械外骨骼的装置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款名为“轻质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设备,通过AI算法与传感器融合,可为下肢无力的老年人提供行走助力。“传统助行器只能支撑身体,而我们的产品能主动识别用户步态,提供30%以上的行走助力。”公司负责人王舒服演示道,一位试用老人原本需搀扶才能挪步,在设备辅助下竟可独立完成跨步动作。
这款看似科幻的产品背后,是叁联人科技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作为安徽三联机器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母公司深耕智慧养老领域多年,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已占据国内高端养老机构市场份额的90%以上。然而,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却充满挑战。“医用版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民用版则面临标准模糊、价格高昂的困境。”王舒服坦言,尽管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但年销售额仍停留在数百万元级别。
“蛮舒服的,好久没这样洗得痛快了!”85岁的吴伯伯卧床多年,洗澡曾是全家最犯愁的事。今年初,闵行区“纳闵喜遇”助浴项目让他体验了神奇一幕:助浴员在床边搭起透明舱体,仅用一瓶500毫升纯净水,10分钟后老人全身清爽焕然一新。吴伯伯体验的这项由中进宏康医疗科技研发的便携式纳米温疗浴舱技术,正从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走向闵行社区。
与中进宏康医疗科技的“纳米助浴舱”相比,叁联人科技的机器人更偏向技术密集型,而后者则以“微创新”解决民生刚需。这款形似太空舱的设备通过纳米水粒子技术,可在10分钟内完成失能老人的全身清洁,全程仅需500毫升清水,且无须搬动老人。“传统助浴需多人协作,风险高且隐私难保障,我们的产品让老人在床上就能完成洗浴。”中进宏康负责人丁庆飞介绍,该设备已在闵行区6个街道试点,累计服务800余人次,用户满意度达95%。
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吴泾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园区规划之初便明确了“产学研一体化”路径:依托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技术支撑,联合谷仓科技集团打造智能硬件孵化器,并引入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力量。“我们希望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该负责人说。
这种生态优势在叁联人科技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公司研发的“全自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正是与高校团队合作的成果,其核心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主导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园区帮我们对接了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还提供了租金补贴和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王舒服表示,这些支持使企业研发投入节省了约30%。
中进宏康的纳米助浴舱则受益于场景开放的红利。通过与民政部门合作,产品在莘庄养老院、君莲养老院等机构免费试点,收集了数千小时的使用数据。“政府不仅帮我们打开市场,还协调保险公司探索‘护理险+设备租赁’模式,降低老人使用门槛。”丁宏飞坦言,目前推广最大困境还在费用支付,如果能够将使用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则可以让更多失能老人享受到该服务。
目前园区集聚一大批养老科技创新企业:博音听力在全国开设200家门店,其骨导式助听器让老人惊呼“听到了”;数创医疗的“心电随身测”进入社区医院,攻克居家心电监测难题;智像医疗将头颅磁共振设备压缩至可移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