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科创企业交出“干货满满”计划书,多个领域已全速落实推进
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为国担当勇为尖兵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为上海在新征程上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锚定方向,进一步明确上海在国家科技创新全局中的使命与责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要求上海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要指示,为上海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根本指南。上海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必须切实增强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2024年,上海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约11%。市委委员、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认为,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得更加精准,以长周期、稳定资助等方式,让更多资源向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倾斜,切实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可以设定5年为一个评价周期,通过开展国际小同行评价机制,择优遴选国内外该领域顶尖科学家参与评审工作,确保前沿领域科研成果不被埋没。”
在当下,全球科技创新版图深度重构,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激烈,上海的科技创新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全会指出,上海要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抢占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方面,上海将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深化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布局培育。比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今年1月,《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 - 2030)》发布,进一步加速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上海市委委员、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称,目前闵行在半侵入式等赛道已相继涌现出创新成果和创业企业,借助上海布局建设的相关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打造脑机接口创新策源高地。
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上,上海加快发展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能级。
5月21日,在2025 Google I/O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一款由Google与中国科技企业XREAL联合打造的AR眼镜——Project Aura正式亮相。近期,这家AR独角兽企业选择把总部落在上海,正是看中了上海的创新生态和开放优势,利用上海深化出海全球化布局。
跨国企业霍尼韦尔也在近日透露,依托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制造、运营等布局,霍尼韦尔正以中国需求为锚点,将全球智慧融入中国产业的创新土壤。“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为霍尼韦尔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上海的重要任务之一。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已经设立,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推动上海加快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全会强调,要干字当头、奋力一跳,增强抓科技创新的效率意识、速度意识,以金融促加速,以政策促加速,以监管促加速。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推动创新企业竞相涌现,大力培养造就创业者队伍,要加强各力量各环节各领域高水平创新协同。
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将以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