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关于日本的神话中,东京地铁无疑是最隐秘而禁忌的一部。
它是都市效率的象征,也是社会焦虑的传送带,更是岛国人感情的黑洞。
但只有坐过“那列电车”的人才知道,它为什么是一种开在道德边界上的通勤工具。
那列电车看起来就像一节真正的火车车厢,车内的吊环、扶手、座位、广告等细节都得到了精确的再现。
就像鸵鸟不会飞、鲸鱼不是鱼,总有人幻想自己能变身奥特曼一样,那列电车并不存在于铁轨上,而是只存在于脑勺里,开在每一个午夜无法入眠的人梦里。
它的车站不在任何官方地图上,也没有编号和固定时刻表,但每当你在涩谷换乘、在新宿迷路、在池袋叹气的时候,它就会悄悄地,从你脑后那根叫做“文明压抑”的神经旁边缓缓驶过,发出一声不合时宜的喘息。
当时的影业为了解决“怎样在不换景的前提下拍5个小时”的难题,建造了一节仿真车厢。
后来,渐渐地,它从布景变成了意象,又从意象变成了禁忌心理的实体象征。
它就像中世纪的修道院——外面风雨交加,里面呢——是祷告、忏悔,还有欲望的暴走。
清晨7点58分的东京市营地下铁,电车摇晃,人贴人。
男人西装笔挺、目光死寂;女人制服短裙、挎着背包。
广播声音隐约,“车门即将关闭”成为了某种开端的咒语。
随着电车进站、出站,不安分的手像一只社会性动物,开始寻找藏身洞穴。
这一切情节的真实程度几乎等于零,但它构成了一种视觉符号。
在那列电车里,人人都有机会,只有芸能人会出事。
而现实中的通勤电车里,这些当然都是没有的事。
甚至日本为了防止误会,女性专用车厢都设立得明明白白,摄像头安排到杵着脸拍。
可正因为现实的禁忌太强烈,平行空间的幻想才会特别稳定。
那个泳池、那间便利店、那列电车,这三者构成了一个架空空间的圣三角。
这三种不同设定的伦理空间,都是影视工业在景观学中创造的道德死角。
有的像白领,白天光鲜亮丽,夜里躺着哭;有的像社畜,潦草、过劳、996。
而全日本最有名的那列电车,拥有属于自己的都市传说——谁在里面喘过气,这辈子都别想干净地出门。
如今,它停靠在东京都江东区一栋大厦的3楼,离都营地铁新宿线大岛站步行只要5分钟。
你要是也想租,可以记下这个电话:090-4947-4225。
我们每天都在电车里,但从不越轨,恪守规矩。
而那列永不到站的欲望号街车,每次出现都不在正轨上。
那既不是爱情,也不是犯罪,只是无法描述的伦理崩塌。
但它却拥有合法、平等和匿名的社会机制外挂。
车厢里是每个加班后压抑得想抓住点什么的寒冬夜行人。
空气闷得像是一锅被社会压力崩坏的八角炖骚鸡。
再纯洁的人,在这节车厢里都会产生一种如果不堕落,就是对不起社会氛围的集体幻觉。
但在那列电车上,哪怕你抓得像扳命,也只是艺术创作。
正如一位日本铁道宅说的:“现实中我连女生的包都不敢碰,但在那列电车上,我是荷尔蒙的天皇。”
你不看片,你不关心宅男文化,视频号只给游戏视频点赞——但你偏偏就知道这节车。
不是你想知道,是灵魂偷偷瞒着你买了月票。
它把人类情绪里最粘稠、最难以启齿的那一部分,提纯成一段27分钟的高清MP4。
你说你讨厌它,你觉得它无聊,但你晚上打开硬盘的时候,鼠标总是滑到那个文件夹:train\_hikan\_003.mp4。
男主摆着你不敢摆的Pose,说着你不敢说的话,做着你梦里都不敢承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