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游大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4585933】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开篇语
街巷烟火从蒙尘的底片中苏醒,在数字光影里焕发新生。这些凝固着昆明城市共同记忆的影像,是岁月沉默的见证者。
依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历史影像资料库,即日起,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与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联合推出“时光昆明”栏目,每周出版一期。
本栏目邀你一起在光影里,寻找老昆明故事,遇见旧时光里的自己,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买把刀,钻进城来挨一刀!”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昆明小学校园里孩子们最常玩的游戏——搭城门。
昆明小学生在玩搭城门游戏 杨长福摄于1977年
搭城门规则简单,场面热闹。当城门的老师两两相对,双手紧握举过头顶,孩子们排成一队,小火车似的钻过城门。随着童谣声落,老师一边大喊“关城门啰”,一边用双臂关闭城门。好几个孩子没钻过去城门,倒也不恼,反而咯咯地笑。
在那个玩具稀少的年代,昆明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玩场,滚铁环就是街头最惹眼的“速度赛”。把铁钩往铁环里一钩,推着往前冲,遇到不平整的石板路,引得周围人齐声喊“稳住”。有人专挑障碍多的窄巷比灵活,铁钩与铁环碰撞的叮叮声与脚步声相互交织;有人在开阔的院坝里比耐力,滚着铁环绕圈,额角上汗冒不停,直到对手的铁环倒地,叉着腰得意地站在原地笑。
重温小时候玩的滚铁环游戏 开屏新闻记者 王宇衡 摄
抽陀螺,是力道的对决。选质地坚硬的木头削成圆锥形,打磨光滑,在顶端嵌颗小钢珠,挑选一根结实的麻绳作为抽绳。比赛前,先让陀螺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麻绳用力抽打,陀螺立刻转得更稳。有时抽得狠,麻绳甩出去带着风,陀螺会转出虚影。若是两个陀螺撞到一起,咔嗒一声响,转得慢的那个倒下,输的人不甘心,嚷着“再来一局”。至于赌注嘛,就是输了要被弹脑包。
相较于铁环和陀螺,玻璃弹珠和洋画是男孩们随手就能从书包里掏出来的宝贝。打弹珠是“精准较量”,地上画个圈,把五颜六色的玻璃弹珠摆进去,谁的弹珠被打出去就输,输者将失去对弹珠的所有权。偶尔有人输光了,会执着地拉着同伴说:“明天我带新玻璃弹珠来,咱俩再比!”拍洋画则更像个技术活,手掌拍击桌面的气浪掀翻卡片,水浒传、三国演义图案的洋画在阳光下翻飞,输家抹把汗再战时,早把胜负抛到了脑后。
它们承载着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玩具博物馆馆长 王志鹏 供图
游戏中,男孩喜欢竞技,女孩则喜欢相互协作。“花绷绷”是她们的指尖魔术,一人撑着棉线,另一人伸手钩、拉、挑,棉线在指尖穿梭,转眼就能变换出“电线杆”“纸飞机”“降落伞”“撑杆跳”“小猫过河”等花样。女孩们凑在一起,你教我一招,我传你一式,要是有人不小心把线弄乱弄散了,大家就笑着重新开始。
“老鹰捉小鸡”也是校园里一道鲜活的风景线。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同班的女孩们便邀约着聚集到操场上,组成游戏队伍。有人扮“鸡妈妈”,张开胳膊守护身后的“小鸡”;有人扮“老鹰”,弓着背模仿雄鹰扑击的模样,引得“鸡群”一阵尖叫。
充满童年回忆的游戏远不止这些,还有“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等。如今,在昆明的小学校园里,这些经典游戏正悄然回归。学生们在课间纷纷参与其中,感受到了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和魅力。传统游戏,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