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家电家装需求集中释放,实体消费升温,苏宁易购宣布,将双11全面提前至国庆档,自9月30日开启“家电普惠日”,并升级“超级补”计划,意图将国庆黄金周打造为双11消费的“新阵地”。大店开业、超级补贴成为国庆期间消费核心关键词,同时也意味着家电零售行业悄然经历一场变革。过去,消费者买家电更多依赖电商平台的比价与便利,而如今,各平台企业所主推的线下大店、体验式消费等正在重新定义消费场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竞争逻辑变革与行业不断变化的新战局。 大店布局:不仅是卖场升级,也是生活方式的展示 在北京西三环中塔苏宁易购MAX店里,周末的人流量几乎能与商场媲美。与传统家电卖场不同,这里没有密不透风的货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复刻:开放式的智能厨房、温馨的家庭客厅、甚至还模拟了儿童房的空气环境。顾客购物不再是被动地看产品,而是体验式感受家庭消费的演示场景中。 “我们是带孩子来玩顺便看看换个冰箱。”一位年轻妈妈说。她的丈夫正在操作一台带食材管理功能的智能冰箱,而这一切正是苏宁易购“场景化零售”策略的体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大店的客流同比增长28%,客单价提升35%。 无独有偶,南京新街口的苏宁易购店里,消费者张先生正在选购洗衣机,“其实我早在网上看过这款洗衣机,但一直没敢下单,怕声音太大。”他现场体验后,听到几乎静音的运转声,才最终决定购买。根据苏宁易购消费大数据,今年上半年,超过60%的高端家电订单都伴随着线下体验环节。“线上了解、线下体验、再做决策”,正在成为用户的典型消费路径。 不仅如此,大店的体验区也成为一种“社交场”。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周末“逛苏宁易购”当成休闲活动,孩子在互动区玩耍,父母则在体验区交流心得。“其实不一定买,但来看看新的生活方式挺有意思。”一位消费者说。这种体验感和社交价值,也是线下大店能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消费换新:政策红利下的新增长点 近两年,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以及线下消费的持续修复,都传递出了积极的市场信号,如果说大店战略和线下体验是实体零售自我革新,那么消费换新则是在政策东风下的集中爆发。2025年初,国家层面启动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市民李阿姨用一台用了12年的老电视换新买回一台智能大屏彩电。“以前总觉得旧电视还能用,不舍得换,现在补贴下来,新机型比想象中便宜了1000多块钱。”她笑着说。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仅苏宁易购渠道以旧换新交易就同比增长近20%,其中空调和冰箱最受欢迎。“以旧换新不是一次简单的买卖,而是一次用户资产的再激活。一个在苏宁易购完成换新的客户,未来会更倾向于在苏宁易购完成后续的升级。可以说,以旧换新已成为门店拉动客流和销量的“双轮驱动”。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表示。 旺销逻辑:体验之外的价格与效率博弈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后装修,干脆把厨房、客厅的家电一口气配齐,省时又省心。”来自中塔苏宁易购MAX店销售负责人介绍。根据门店数据,成套销售的渗透率已经从三年前的不足15%提升到现在近40%,成为门店增长的新引擎。 效率也在数字化改造中被重新定义。通过供应链和物流的升级,实现了“上午下单、晚上送装”的服务标准,这种即时满足感极大提升了转化效率。与此同时,多维度的优惠加入也让销售逻辑更加完整。在今年的双十一活动中,苏宁易购携手品牌工厂共同启动家电“超级补”计划,基于刚需、升级、家装三类场景需求,打造“刚需必选”、“新智严选”、“家装优选”三类产品矩阵,加码10?5?0%梯度补贴,确保补贴后价格具备长期竞争力,满足多层级消费需求。旺销的逻辑,正在大店模式中,被重构为“体验 组合 效率”的全链条竞争。 零售逻辑的重塑与价值 当大店战略、线下体验、消费换新在大店战略中交汇时,家电零售行业正在重塑规则。宏观数据也在印证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7.8%,其中线下渠道的恢复尤为显著。业内人士指出,这不是简单的“线下回潮”,而是零售逻辑的再平衡。 未来的线下大店体验,不仅仅是买卖服务,还可能兼具社区服务、智能家居展示、消费金融等多重功能。消费者在这里获得的,将是一种“生活方式升级”的综合体验。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所言:“零售的本质从来不是卖货,而是解决人的生活问题。”,大店战略,不是短期噱头,而是未来十年的行业底层逻辑。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次消费升级的窗口;对零售企业而言,则是一次赛道重塑的机会。在新的零售逻辑下,谁能真正理解用户、持续创造价值,谁就能在这场大变局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