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互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5902455】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5902455】.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江西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给学生们讲述长期使用网络热梗的危害,把视频传到了网上。
关于这位教师的讨论我们放在后边,我们先说,这个视频出来以后大量的媒体就进行了跟进。批评现在人们平时说的烂梗太多了,已经不会好好说话。
我还是这套词儿,批判烂梗是一整个体系,是一种话语霸权,别真的哪天铁拳砸到自己头上才知道疼。
我还记得2023年的时候。官媒下场痛批鸡你太美是个烂梗,当时就有人总结,事后相关媒体全网掉粉4000万,彻彻底底的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批判它容易,理解它难。
当时打的旗号不就是小学生们天天鸡你太美污染了小学生词库,所以要进行严打吗?
我当然不是说老师面对小学生这样做不当,而是说,一见什么东西有点热度,立马蜂拥而上,打小学生的旗号教育人民群众,搞这种替天行道的烂活,将自身意志包装成保护青少年的公益行为,又不是一回两回了。
哈吉米是好梗还是烂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那是烂的,不能再烂的梗了,蜂蜜怎么能是猫咪呢?猫咪又怎么能变成抽象音乐呢?
如果哪天官方媒体脑子不好使了,发点通稿,小学生满嘴都是哈基米,要求严打哈基米音乐,说改变不是乱编,我看大家肯定叫的比我现在还欢。
我看到很多的成年人在评论区冷嘲热讽,等你们未成年时我看谁帮你们说话.jpg
我的室友就每天在说包的包的,实际上我也对这个词那种轻佻的承诺没什么好感,在需要沟通的场景,总是说这句话,完全不合时宜。
但是这轮不到你们官方媒体来炒作,因为官方媒体始终在社会上占据了一个权力的更高位,是凭借权力关系影响社会传播秩序,那么很有可能就只是一种规训了。
需要记住,你们始终是媒体,传播新闻即可,哪怕有选择的传播一部分信息和事实来引导社会都可以,但就是没资格教训大家。
换句话说就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好事,值得鼓励。官方来教育大家,这显然是爹瘾犯了,疑似有点想掉粉了。
媒体没活了就去报室温超导,总比年年骂烂梗有新意的多。
有人要问了,那孩子们就这么说话,以后不会好好说话了,合适吗?我们应该理解到,孩子们模仿网络用语,是因为这些热梗首先是一种语言游戏,在所有模仿模式中,能让儿童最快速的获得语言层的快感。
每一代儿童都会经历这一时期,但这不意味着儿童们成长为成人后就不会说话了,我劝大家,还是不要太替孩子们担心,我活到现在近30年了,没见过哪个成年人和儿童一样,说别人脑袋像皮球,喊奥特曼光线。
历史一再证明,社会拥有强大的消化和整合能力,很多主张严格管控儿童的人,很有可能只是忘了自己小时候什么样而已。
近代社会几十年,年年都有老一辈指责年轻人不成器,是垮掉的一代,甚至从几千年前奴隶制社会,从孔老二就开始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天下无道的表现,认为世道不行了。我希望这种历史循环从我们这一代人终结。
进一步说,批判烂梗之所以往往能形成风潮,每年都要拿出来批判一番,搞个大新闻,显然有着一种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那就是文化焦虑。
许多人认为汉语的神圣性受到了侵犯,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文化就要丢掉了,所以要抓紧教育。
实际上,现代汉语本身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玩意,骊是黑马,骅是赤马,马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边的马叫骖。
养猫的观众不少,猫是衔蝉、狸奴,都是梗,和哈基米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一样是玩梗,厚古薄今我看也是人类的社会学本能了,梗好梗烂要看梗本身承载的文化和社会义涵,不能说古人玩的就是整个好活,现代人就是局部坏死
更何况,我们现在担心网络用语会破坏的东西,视为“高雅”和“正统”的现代汉语,其本身正是中国社会第一次文化革命的产物。
旧文人林纾怒斥白话文运动,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断绝,白话文,那是引车卖浆之徒,织席贩履之辈所操之语,是典型的老鼠上桌,据此则凡京律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至于广东福建,那就更是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要我说文言文唯一的一个优点就是骂人大伙听不懂。
这话其实已经很难听了,意思是福建广东人连中国话都不会说,只会鸟叫,在中国文人委婉的话语体系下,这句话的难听程度接近于指着广东福建老乡骂无异于禽兽了。
为了维护纯洁的汉语,已经不惜搞地域黑了吗,哈基林家里真得请哈基高了。
1924年,林纾写下:学非孔孟均邪说,语近韩欧始国文。荡子人含禽兽性,吾曹岂可与同群。继续切割白话文。
然后,然后林纾过了几个月就死了,鉴于大清朝庭比林纾死的还早,弟子私下凑了个没朝廷盖章的野谥,贞文。给它幽默完了
同时期的新文化支持者们,直接将林纾称之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攻击性拉满了,实际上和路边一条野狗,给你老登幽默完了,这种骂人话也差不多。
另一边,学衡派则是主张文学复古,文言优于白话,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更精炼、更优美的书面语。
在一百年前,白话文,普通话,这些都是被当时的文化精英斥为鄙俗的语言,谁说白话文,那就是拉完了。
这些话在今天已经没有任何批驳的价值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如果要说雅,显然首先应该恢复文言,为什么不讲呢?所有的保守主义者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要保哪个时代的守?而保守主义者们所回答出来的公约数大约就是保守自己年轻时候存在的秩序,因为太早的传统都已经被推翻了,保无可保,新进的文化又没有形成任何传统,自己根本就看不惯,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社会保守主义者的困境。
任何一个年代都有以文学复古为己任的人,但如果历史的进度条继续前进,这几个不自量力的文化精英主义分子难道能够阻挡得了吗?
黑猫白猫是什么意思?实用主义结果导向,摸着石头过河,那就是说在探索中前进,不要盲目冒进也不要踌躇不前。
你总不敢说这些最近几十年新发明的,甚至已经被收录的社会用语也是烂梗吧?
今天的许多成语,本来就是曾经的热梗,《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农业社会版本的“爆款”。叶公好龙,就是当代的“云”。东山再起,说的是谢安谢东山再起,这四个字都是典型的白描,没有任何文学性。
它们都经历了从创作、传播到被大众接受和追捧的过程。我们今天怀着敬意引用的成语,在当年很有可能就是最时髦、最流行的文化消费品。在当年也是离经叛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词。不能因为它和当代社会遥远,就对它有美学上的幻想,给它镀一层金边。
我们今天之所以对所谓的雅言和正统汉语有幻想,本质上是因为学习的都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最优秀的那一批文化作品,白话文小说,最多读个四大名著,更多人还是读的简化本。全唐诗,不过四万八千首,两千两百人,剩下的呢?早失传了。历史上绝大多数平庸、粗俗、应景甚至低劣的文字,都早已被时间无情地淘汰和遗忘了,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中国文化一直在去粗取精,十年前的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GGMM这些还有人说吗?中国完不了,不建议动不动把其它普通人的认知水平放在小学生的位置上,替普通中国人担心。
而且我当时就吐槽说,恐怕这个教室里面最值得抵制的并不是什么网络热梗,而是这位老师自己的普通话。大伙觉得有些过分挑刺了,我就再收个尾。
第一是大家普遍把普通话想的太简单了,牢章自己在考普通话的时候也就是91.6分二甲,平时跟大家读稿还会下降一个等级,也就是二乙水平,
第二是新华社有意识的减去了一部分内容,删减部分的表现,定三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明显的音长转变,韵母有滑移,三声变二声。我说这是长江中下游口音,这是一个对事实的描述,而不是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歧视。
连新华社在发布视频的时候都要刻意把原视频最前面这几句普通话切掉,看来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职业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在教师资格认证中,语文教师应当至少具备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考虑到平时说话不会像考试一样绷着,也当然允许下降一个等级。
也就是说我平时跟大家录视频交流的表现,二级乙等,这就是一个语文学科人民教师应当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水平。可以不标准,但别太不标准了。
考普通话等级的时候,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可以做得好,没理由在课堂上做不好,除非不想做。医生教师公务员群体,这是平时地方上待遇最好,最稳定,是你我大家的公共财政掏钱供养的群体,大家还是要清醒一点。可以不苛责,但是也没有必要在国家法律规定之外进行额外的宽容。
当然,我知道大家宽仁,没有我这么小心眼子,这些标准大家也可以不拿来要求普通教师。我也知道很多老师的普通话水平还不如这位教师,普通人民教师对你我有教育之恩,完全不至于吹毛求疵,上纲上线。
但当这位老师自己首先是一名几十万粉的博主,在职业上,既是教师,又是是我的自媒体同行。
其次,内容也被中央媒体搬过来教育十几亿中国人,自己首先不符合专业要求,吐槽学生的现代网络用语问题,甚至还不是什么很俗不可耐的网络用语,这种时候,最好自己经得起上纲上线,不然多少有些黑色幽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