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中小企业遇难题 利用期市来化解

期货经营机构量身定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期货日报 记者 韩乐

由郑商所和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保供稳价背景下期货服务中小企业主题活动”第一期正在火热进行。在上周的活动上,与会嘉宾就期货公司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作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期货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不少期货经营机构通过商品基差报价、仓单服务和场外期权衍生产品设计,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的个性化定制,缓解了企业压力,助企业实现平稳发展。

以风险对冲为核心,丰富服务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涉及的就业面大,也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现“保供稳价”对中小企业稳健经营有重大意义。

“目前实体企业经营正面临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导致企业成本压力大、盈利能力减弱、流动性压力增大,特别是给中小微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在活动中表示,期货市场本身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利用价格信号来组织生产、调节库存、接受订单更有利于企业控制风险。此外,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也有利于政策面了解产业预期,提前布局,促进供应端稳定。同时,中小企业利用衍生品直接对冲价格风险,可以起到“稳价”的效果。

期货经营机构所具备的风险管控功能,正好契合了企业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风险管控服务。“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衍生品市场对冲价格风险,实现自身的风险管控;另一方面期货经营机构利用自身产业资源优势以及创新能力优势,以风险对冲为核心实现与实体企业多维度的合作。”李强称。

例如,风险管理公司参与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环节,解决企业上下游采购、销售定价周期和定价方式不一致的问题;利用仓储物流+风险对冲,解决企业流动性和采销定价不匹配的问题;利用场外期权设计,解决企业多元化报价方式问题。这些操作核心在于以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为基础,整合各项资源,解决企业各方面的问题。

“期货公司作为风险管理服务的提供者,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效果近些年得到显著提升。”南华期货总经理李北新表示,期货公司特别是风险管理公司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缓解采购、销售、仓储和物流等经营风险,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目前,甲醇、白糖、菜粕等品种产业普遍开展基差交易,对冲了价格波动的风险,期货及期权工具的运用丰富了中小企业应对方案,尤其是锁定了采购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2021年春节后,多方面因素刺激下,国内商品市场表现异常火热,PTA看涨热情高涨,价格强势上涨。

据李北新介绍,杭州某聚酯贸易商面对大量聚酯贸易库存,存在较多的卖出保值头寸,春节后该公司认为短期内PTA大概率仍将维持升势,但套保头寸仍需继续保留,此时该公司考虑通过以卖出虚值看涨期权代替期货空头头寸,减少盘面空头持仓的损失。期货操作方面,期权到期当日重新开仓空单,从而避免了空单的持仓损失。“此次卖出虚值看涨期权代替原先期货空头头寸,该企业成功规避了价格上涨带来的保值风险。”他说。

风险管理“多点开花”,助力企业经营

近几年衍生品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创新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场外衍生产品结构的创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场外衍生品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跨期/跨品种价差、各式各样的累计期权等。二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比如含权贸易、互换交易的应用等。

对此,新湖瑞丰总经理陈清表示,在这些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中,包括早期的“保险+期货”模式、含权贸易模式,近年的场外互换、场外累计期权的应用,企业接受程度及其在市场上应用的广度都越来越好。

据了解,“保险+期货”早期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为农户解决价格风险问题,得到了农户、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场外互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人才缺乏、场内合约无法满足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场外互换规模也在逐年增长。“累计结构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利用时间换空间,可以让企业以更少的成本灵活匹配采销节奏,实现更有效率的保值和增收。”陈清说。

“在保供稳价中,对下游终端用户我们采用保顶价销售的方式,确保终端用户的成本可控,采购成本不会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进一步上涨。”陈清表示,随着场内场外市场活跃程度的提升、对冲手段的丰富,合理运用衍生品可以实现精准地服务实体、服务中小企业,助力企业平稳运营。

据陈清介绍,今年5月甲醇基差整体稳定,随着疫情的缓解、国内需求的增加,加之到港数量的减少,国内甲醇市场基差有走强的预期。“我们建议上游客户在做长单确保货物供应的同时,通过场外期权市场适度卖出远期看跌期权,一方面获取期权波动率价值来增强销售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场外衍生品来保护控制远期预售的节奏和预期利润。”他表示,对于下游客户,新湖瑞丰则建议通过基差贸易来控制成本、对冲风险。通过基差销售,帮助企业在基差上稳定了采购成本,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在陈清看来,基差贸易具有波幅低、均值回归、对供需敏感的特点,基础基差交易可以帮助期现子公司获得数据与信息,利于服务实体企业。“基差交易获利的关键在于对基差未来强弱走势判断是否准确。准确判断基差需要对现货、期货基本面深入调研,以及深入现货贸易领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基差波动风险、操作风险、保证金风险、交割风险、移仓盈亏风险。”陈清说。

含权贸易模式相对于传统贸易,在定价方式上加上了期权,可以在贸易环节直接为企业提供保值或增值服务。衍生品的效果直接体现在贸易货款里,企业不需要在风险管理公司开立场外衍生品账户,更方便进行内部管理,该模式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对此,李北新也表示,含权贸易就是把复杂的场外期权条款,以贸易条款的方式展现。“在目前开展的基差贸易报价表中添加价格保护条款,让更多非专业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从而帮助更多的上游或者终端企业通过贸易合同实现商品价格的风险转移,让非专业机构将价格风险转移给风险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再通过自己的方式转移给场内外市场。”他说。

贴近中小企业诉求,多方合力服务

在李北新看来,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难点之一就是融资难。融资难的核心是中小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中小企业很可能因为抵押物不够或者没有不动产,无法进行不动产质押,一般采用动产质押方式。“如果动产质押的话,银行在做进场质押时,最担忧动产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期货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帮助银行降低面临的动产价格风险。期货公司还可以与供应商合作,保证动产供应的可靠性及动产价格的稳定性。”李北新表示,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提供融资服务就更有把握或者更有信心。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把期货公司、供应商、银行三者结合在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种模式的服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的诉求,能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期货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是期货公司人力资源有限,而中小企业规模数量很多,因此期货公司服务的半径较为有限。面对这样的难题,期货公司需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性优势。

“我们认为有两类合作伙伴,第一类是金融机构,第二类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李北新表示,在金融机构中,银行规模很大,主要提供贷款服务。但是银行最担心的是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信用风险,对安全和持续性有所考虑。“我们和银行合作能够实现‘1+1≥2’的效果,银行提供融资给中小企业,期货公司控制价格波动带来的信用风险,这样我们能以更好的效果服务更大的群体。”李北新称。

目前中小企业实际运营中较大的需求是希望通过期货公司提供的风险管控,降低整个企业库存贬值的风险。“一旦期货公司帮助企业降低库存贬值风险后,银行就会有信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应该是期货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主要模式。”李北新说。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良好效果也给了期货公司启示:要与保险公司形成合力。期货公司发挥控制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发挥网点覆盖面和企业接触面的能力,从而扩大“保险+期货”的服务半径。

据李北新介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每年的外贸出口额很大,但近几年特别是201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比较频繁。汇率波动超过一定幅度,中小企业就会面临非常大的汇率风险。

“中小企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风险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期货公司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也应尽快提供合适的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提供汇率保障,为中小企业出口保驾护航。”李北新称。

在李强看来,为了让期货惠及更多企业,一方面期货经营机构仍需要推广宣传以及培训,协助企业实现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期货经营机构可以利用风险管理公司直接作为企业的对手方,承接企业的风险,形成合作套保,将风险对冲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在企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