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农民日报:丰收的“期”待:要丰收更要增收

原标题:2021年9月23日,农民日报:丰收的“期”待:要丰收更要增收

——郑州商品交易所助力稳产增收

  又是一年收获季,农民的笑脸是丰收的印记。“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至今日,丰收的内涵不断被拓展,早已不再局限于丰产,农民“钱袋子”鼓不鼓、农业基础牢不牢、乡村生活好不好等标准重新定义了“丰收”。

  随着农产品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期货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收益。期货市场如何更好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目前国内已上市农产品期货品种最多的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始终在努力、一直在探索。

 稳生产,丰收可“期”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国家高度重视化肥的储备工作,自2005年起开始推行商业储备制度,鼓励企业在秋冬季储备化肥,保障春耕。然而,近年来,化肥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不同于以往淡季低价储备、旺季高价销售的惯性认知,经常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表现。在货物储备期届满出库时,化肥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入库价格,叠加仓储费、资金占用等承储成本,承储企业亏损较多。

  2021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国际尿素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尿素现货价格上涨明显,达到近8年高位。为解决承储企业痛点,郑商所推出“商储无忧”项目,通过减免承储企业参与尿素期货套期保值过程中产生的交易、交割等部分费用,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转移储备期间的价格下跌风险,助力企业无忧承储。

  郑商所高度重视尿素期货健康平稳发展,了解企业诉求,主动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与行业协会沟通,严控市场风险,加强市场监管,优化交割布局,增设3家尿素交割厂库,满足现货市场需要。“商储无忧”项目一是通过对冲,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贬值风险;二是期货市场拓宽采购渠道,助力补充商储货源;三是交割体系保障在库商品安全;四是相关减免缓解资金压力。通过“商储无忧”项目,较好地解决了储备期间“货物不能动”与“价格随时动”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预期效果。

  今年4月底,“商储无忧”项目顺利结束,5家试点企业在河南等4个粮食主产省份承储的10万吨尿素全部出库。试点企业结合市场价格情况及承储要求,累计将10920吨在库承储尿素注册为546张期货仓单,有效实现相关风险对冲。“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利用期货工具,以16万余元的资金支持,有效对冲10万吨(价值2亿元)尿素的货物贬值风险,为500万亩良田的春耕尿素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实现了以较少资金为大额货物的价值安全保驾护航。

  云图控股副总经理周燕表示:“对企业来说,库存贬值是很大的‘痛点’,也一直希望找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商储无忧’试点项目的推出,极大地解决了承储企业的‘痛点’。”

  “尿素稳则化肥稳,化肥稳则农资稳,农资稳则农民稳。”尿素期货的上市和“商储无忧”试点项目的推出,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平稳推进贡献了力量。

保收益,增收有“期”

  苹果、红枣等特色品种主产地与脱贫地区重合度较高。通过发挥特色期货品种市场功能,助力农户、贸易商等相关市场主体做好风险管理,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对稳定农民收入、助力相关地区增收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截至2020年底,郑商所已在新疆巴楚县、陕西白水县等1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设立15个交割仓库,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脱贫贡献了力量。

  近几年,我国苹果产业整体供大于求,价格步入下行周期,苹果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果农“靠天吃饭”,“丰年难丰收”一直是困扰果农的一大难题。为此,郑商所通过“保险+期货”探索建立果农稳收增收的长效机制。2018年至2020年,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平均赔付率分别为81.4%、94.7%、134.2%,在各试点品种中成效最为突出,特别是2020年的13个项目覆盖3省1.64万户果农,效果显著。

  2020/2021产季,针对我国苹果产业面临的诸多风险因素,郑商所坚持以服务产业为核心,先后举办各类培育活动150余场,投入“保险+期货”4640万元,拟定《苹果期货助力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并稳步实施,引导产业主体积极利用苹果期货化解经营风险。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赔付9953万元,为果农提供0.58元/公斤的价格补偿,相当于平均售价提高10%,增加果农收益。特别是陕西的6个项目户均赔付6770元,超过2019年陕西果农人均收入的50%,有效防止苹果价格下跌、果农卖果收入减少而返贫。

  在为果农提供价格补偿的同时,“保险+期货”还实现了价格保障与激活果农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引导果农提质增效。期货市场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征。期货交割标准融合了国标与行业标准的优势,能够引导行业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内在价值。以苹果期货为例,苹果期货上市前,国内传统苹果现货贸易多采用简单的“一货一议”等方式,容易发生“同货不同价”等现象。苹果期货上市后,期货标准以国标为基础,对于果形、果面缺陷、理化指标、检验方法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为行业提供了精细明确的标准参照,引导果农科学种植,提升苹果质量。

  提升优生产区、龙头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稳健发展尤为重要。苹果期货的定价区域、交割布局、市场培育、“保险+期货”试点都定位于优生产区,当地苹果产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产融结合、实物交割等多种方式应对市场风险,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戴上“安全帽”,穿上“防护服”。2020/2021产季,陕西苹果龙头企业陕西华圣、白水盛隆就通过套期保值规避4000多吨现货风险,弥补损失超过400万元;山东苹果某龙头企业带动周边14个现货企业和部分果农,将1.6万吨现货全部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获利近2000万元,有效弥补现货跌价亏损。

  郑商所苹果、红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期货先后上市,在品种设计、交割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为上市新的特色农产品期货积累了经验,开辟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

固产业,安如所“期”

  在我国,棉花、白糖、花生等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基础,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通农产品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对产业链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棉花不仅承载着农民增收、地方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棉花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回归市场化,供需关系、成本、政策等因素对价格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棉农稳定收入、企业稳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期货市场凭借其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成为了棉花生产主体的最佳避风港。

  以主产区新疆为例,棉农作为籽棉生产者,一方面可根据期货价格推算、调整籽棉销售价,获取最大种植收益;另一方面,可在适当价位建立期货空单,对冲籽棉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轧花厂从棉农手中收购籽棉,加工成皮棉进行销售,但销售价格受供需基本面影响较大,存在销售价低于成本的风险,通常会根据自身利润预期,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实现稳定收入。

  除了基本的套期保值外,期货衍生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棉花生产环节对冲价格风险的能力,力保棉农、轧花厂“增收丰收”。在种植环节,自2016年起,郑商所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棉农稳收增收长效机制。在加工环节,随着棉花期现货市场融合度持续加深,部分轧花企业创新籽棉收购业务,“以期定价”,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籽棉收购,有效稳定了棉农收入和企业经营成本。

  经过17年的培育发展,棉花期货已经成为产业链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棉农、轧花厂等生产主体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和基差贸易销售,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风险管控,保障了棉农种植收益,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助力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糖产业上下游的糖料种植农户与制糖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粮糖业作为新疆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榨季初已与上游甜菜种植户签订了原料订单合同。2020年上半年,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食糖流通及下游消费受到冲击,白糖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中粮糖业面临库存食糖货值贬损和现货销售受阻等市场风险。中粮糖业通过准确研判市场形势,决定利用白糖期货套期保值来应对价格下跌的风险,最终实现了700元/吨左右的期货端利润,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解决了市场端销售风险,中粮糖业在农业端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敞口收购,帮助辅导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及时足额兑付甜菜款项,向社会提供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对保障甜菜种植户的稳收增收以及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稳定、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郑商所将加大白糖“保险+期货”投入力度和模式创新,探索将制糖企业纳入试点项目的可行性,围绕制糖企业和订单收购优化业务模式,推动“保险+期货”业务与产业链订单农业的衔接融合,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巩固制糖企业与糖农的关系,既保障糖农种植收益,又稳定企业原料供给。

促振兴,为“期”不远

  8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要求强化政策倾斜,集中支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在稳固脱贫基础、接续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2021年郑商所重点围绕脱贫县、帮扶县开展“保险+期货”试点。

  试点将集中于中西部脱贫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除在山东开展的1个苹果试点外,其他20个试点基本位于脱贫县,并特别增加新疆试点支持力度,新疆试点投入资金由2020年的2000万元增至3500万元。试点投入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21个试点项目中,涉及国家级帮扶县3个、省级帮扶县6个,预算投入资金4000万元,占整个试点预算的1/3。试点工作加大对证监会系统定点帮扶县支持力度。结合证监会系统定点帮扶县品种产业分布,预算投入3000万元,继续巩固实施延长县苹果试点、麦盖提县红枣试点基础上,新增麦盖提县棉花试点、桐柏县花生试点。此外,对接引入山东援疆资金、陕西财政资金、河南财政资金共约1000万元,合力助推3个定点帮扶县试点扩围。

  2021年郑商所在新疆、甘肃、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投入1.2亿元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建设,推动地方财政由“被动融入”向“主动作为”转变,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项目,在特色农产品上探索“保险+期货”收入险模式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信贷”业务模式,预计撬动外部资金近1亿元(约占预算总保费的4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下一步,郑商所将赓续脱贫攻坚精神,认真做好试点组织实施工作,推动试点项目落地见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期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