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枝头到舌尖,一颗荔枝的现代旅程,是快递企业整合陆运、航空冷链、仓储等全链条资源进行高效运输的一个缩影,也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就的生动注脚
眼下,正是南方荔枝丰收时节。前不久,本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岭南荔枝北行记》的体验式报道,讲的是广东茂名的荔枝通过现代物流体系,运到新疆乌鲁木齐消费者家里,只花了33小时。“鲜!甜!美!”消费者赞不绝口。
从枝头到舌尖,一颗荔枝的现代旅程,是顺丰等快递企业整合陆运、航空冷链、仓储等全链条资源进行高效运输的一个缩影,也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就的生动注脚。
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古代场景,到“荔枝自由”的现代消费状态,这种跨越千年的变迁背后,折射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深刻变革和不断涌现的新商机。
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小生产、大市场”的特点,农产品流通长期以来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像荔枝这类易腐坏的生鲜产品,如何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送达消费者手中,对流通体系提出了考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努力构建高效流通体系联通生产和消费,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对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和标准化水平”。从田间地头的预冷,到运输途中的全程冷链,再到销售终端的冷藏存储,冷链体系日益完善,最大程度保持农产品新鲜度和口感。
如今,新鲜采摘的荔枝从岭南的荔枝果园出发,通过高速公路、高铁快运、航空冷链等多种运输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运往全国各地,让曾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历经多日才能完成的运输变得高效、便捷。
流通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冷链物流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优质选择,让老百姓的“果盘子”更加丰富多样,也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周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些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几乎无人不知”,实现了从“产得出”到“卖得好”的良性循环,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