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7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猿力科技集团作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代表企业,受邀参加此次大会。会议期间,北京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猿力科技集团的教育大模型创新应用入选。猿力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主论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作了专题分享,围绕AI教育的发展和趋势展开,特别提到AI技术正逐步打破教育“不可能三角”,并重点分享了猿力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思考。作为一家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猿力科技正在成为AI教育的“探路者”和“实践者”,其所有产品的核心目标致力于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家好!首先想和大家聊聊教育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我们常说的教育“不可能三角”:高质量、大规模和个性化这三者,看起来很难同时做到。传统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要兼顾这三点确实挑战巨大。
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它显著降低了个性化学习的边际成本,我们正看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新路径!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曙光,越来越清晰了。
说到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这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我们从数据量小、模型“小”的阶段,一步步走到了如今数百亿参数的“大”模型;算法和算力也在持续突破,从早期的专家小模型,发展成了能深刻理解教育需求的行业大模型。这一演进过程,让AI真正能在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这场AI教育探索中,猿力科技可以说是坚定的“探路者”和“实践者”。自2012年创立起,我们就认准了人工智能是驱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并始终专注于此。
2014年,我们成立了教育行业首家人工智能研究院,这标志着我们扎根底层技术深耕的决心。随后陆续设立了智能语音实验室、智能视觉实验室、自然语言理解实验室和大模型实验室。截至目前,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已拥有630多项专利。
大家平时可能更熟悉斑马AI、小猿AI等产品,但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其实是AI技术的持续积累、在关键节点取得突破后,结合市场需求转化成了这些具体应用。
这里想先解释下“猿”字的含义——“猿”代表着进化与变革的理念。我们坚信科技能让教育更美好,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关键进展。
最初,我们想让AI应用于教育,第一步得让计算机“看懂”学习过程的内容。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必须突破的基础。在教育场景中,攻克这一技术意味着能精准识别学生的笔迹和作业内容,洞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轨迹,从而提供更贴合需求的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数理化题目里复杂的图形、公式,以前连搜索引擎都不好输入。2014年,我们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取得突破后,学习者只需用手机拍张照,系统就能精准识别题目并给出详细解析。基于这项技术诞生的“小猿搜题”,解决了学生在家学习遇到难题时“求助无门”的问题,不仅支持了自主学习,也帮很多家长缓解了辅导孩子的压力。
“看懂”只是第一步,机器还得“听懂”学习中的对话。语言学习中,跟读和对话很重要,但孩子们需要的语音技术不仅要能识别字词,还要能精准定位发音错误的音素,并提供正确示范。更关键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声道发育未完全,发音方式和声学频谱与成人差异明显。
所以,教育领域需要更精细的语音识别,需要更匹配少儿生理特征的声学模型。但现实中,少年儿童的公开语料数据比成人少得多。2017年,我们在语音识别上实现了突破——专门为青少年开发了更贴合他们生理特点的声学模型。这项技术应用在“斑马AI”里,让孩子们的语言跟读训练变得更有效、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