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孙自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已拉开帷幕,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栏目《北辰对话》4月22日推出特别节目“我们的科学电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在节目中用“科学的广告片”这一关键词来形容科学电影,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科学电影,都是在传递让公众关注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 恐龙专家徐星院士还从科研角度,谈及电影《侏罗纪公园》对古生物学研究新方向、新方法的出现发挥出巨大作用:从灭绝动物化石中提取DNA来复活远古生物一度成为科研的努力方向,人类在此过程中探索了DN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针对科学电影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徐星表示,期待有更多展现中国科学家贡献的电影问世。 中国科技馆介绍,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的第15个年头。本期“我们的科学电影”主题节目由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担任话题召集人,特邀徐星院士和地球物理学者、电影制片人方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共同回顾电影发展历程,探讨电影艺术如何承载科学故事并点燃大众的科学梦想。 何为科学电影?郭哲给出的关键词是“力量”,认为科学电影都在用美学艺术创造出一种直击人心的科学力量。方励的关键词是“好奇心”,认为科学电影用营造出来的光影意境讲述科学故事,让青少年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霍廷霄用“想象力”描述科学电影特征,认为电影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需要无穷的想象力。 霍廷霄以《流浪地球》为例,讲述科幻电影呈现出来的完美影像是电影人和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方励关注电影表现的情感问题,他分析《2012》这一灾难题材展现出来的极端时刻的人际关系,指出科幻电影带给人独特的生命感受。郭哲认为,优秀的科学电影应该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来引发观众共鸣,如《奥本海默》从科学研究、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等多重维度探讨科学事件。 关于科学电影的未来发展,霍廷霄认为新的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美学体系,应该用于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使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方励倡导创作者要借助科学手段、发挥想象力,把中国一脉相承的悠久文化呈现给世人。郭哲期待中国科技馆“未来科学视界实验室”能够汇集科学界、艺术界的专业力量,成为科学电影编创的一个策源地。(完) 每经AI快讯,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昨日共13只股票型ETF当日份额增加超1亿份,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加4.43亿份,华安创业板50ETF增加3.86亿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南方财经4月25日电,Wind数据显示,4月24日,共40只港股获公司回购,4只个股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其中,友邦保险、中国宏桥、太古股份公司A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2.79亿港元、9773.71万港元、1599.29万港元。截至4月24日,今年已有174只港股获公司回购,27只个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210.26亿港元、114.08亿港元、68.58亿港元。 2025年07月14日 20时51分21秒教程分享“凉山跑得快辅助开挂教程”(真的确实有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