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画报】“链”接世界“链”接未来 链博会上领略前沿科技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闭幕。本届链博会吸引6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有230余家首次亮相。随着影响力持续扩大,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在7月20日上午举行的第四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已有102家中外企业签约参展第四届链博会。图为观众在宁德时代展台参观。
台风“韦帕”吹袭香港 坚尼地城海旁巨浪拍岸
湖北武汉:“光影奇幻夜”热力全开点亮夏夜
近日,2025上海看东方·芭莎之夜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燃情上演,将上海独有的都市魅力与赛车场的热血文化创新性融合,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娱乐消费场景。
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的东方·芭莎之夜吸引海量观众。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去上赛场看赛车”的传统观念正在被更新——观赛、看演出、参与迎新跑、打卡4A级旅游景区……
在这条国内唯一的F1赛道,体育场馆的功能边界被重新定义,城市活力与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一次次出圈也证明“上赛道”远不止是一条赛道。
今年F1中国大奖赛正赛排位赛,澳大利亚车手皮亚斯特里以1分30秒641的成绩刷新上赛道(排位赛)最快圈速。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最快圈速”榜单曾是F1车手的专属荣耀;如今,“上赛道”正褪去专业竞技的高冷面纱,成为全民共享的速度乐园。
去年10月,保时捷电动车taycan turbo gt的上赛圈速榜活动,成为上赛首次官方认证发布的量产车圈速,保时捷厂队资深研发车手Lars Kern跑出了2分11秒28的成绩,也成为保时捷在国内首次正式的官方刷圈,在全网得到热议。
赛场圈速榜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刷出好成绩,一方面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品牌市场竞争力,也为汽车制造商改进和研发新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国际上诸多知名赛道都有自己的圈速榜单,比如较有影响力的纽伯格林北赛道(纽北)圈速榜。而“上赛道”对于众多汽车厂商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上赛圈速榜从诞生之初就引人关注。
通过即将上线的圈速榜,上赛道正在从汽车竞技延伸至全民运动领域。
今年2月,继保时捷之后,小米SU7 Ultra新车刷圈活动打起了擂台。小米汽车首席车手任周灿跑出了2分09秒944的成绩,刷新了上赛道的单圈最快纪录。成绩公布后,小米与保时捷圈速实时数据比对,在全网掀起汽车科技讨论热潮,上赛场的曝光度也急剧上升。
时间来到今年5月,小牛电动车在上赛场另辟“赛道”,刷出首个量产电摩最快圈速纪录2分58秒958,又一次引爆话题。
上赛道的无形价值正在被不断放大。据工作人员介绍,即将上线的圈速榜官方网站,涵盖汽车、卡丁车、自行车、跑步等多元板块,预示着赛道将从汽车竞技延伸至全民运动领域,真正让赛车场成为根植培育赛车文化的载体。
未来,还将开放大众赛道试乘项目,让体验者亲历起步、加速、过弯的全过程,将赛道体验转化为可分享的城市记忆,打破专业赛事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壁垒。
“赛车梦想家亲子一日营”得到体验者的一致好评。
在上赛道并不只有竞速,作为国家4A级景区,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在将赛车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体验,充分发挥赛道核心资源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丰富文体旅产品内容,让赛车场成为游客打卡的新地标。
在上半年CTCC、China GT和FE三场赛事中,赛场就利用赛事IP及溢出效应,深度挖掘赛事特色与旅游融合的亮点。
比如“赛车梦想家亲子一日营”涵盖了VIP主看台包厢观赛、车手签名会互动、车库及发车区等赛事核心区域参观,游客通过全新产品的打造,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比赛,还能参与各种赛事周边活动,塑造了上赛景区作为多元化、沉浸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让上赛场成为国内外车迷慕名而至的“打卡地”。久体中心通过深耕和推广汽车运动及文化,在体验上做足文章。游客可以去到模型室、主看台四楼、新闻中心和颁奖台,了解F1赛事的幕后;或是走进上赛场卡丁车场,体验上赛道设计师蒂尔克设计的极具挑战性的卡丁车赛道。
围绕赛车文化打造的旅游产品矩阵同样具有吸引力,比如“赛车梦想家”儿童独立营就通过知识课堂、模型制作、赛场探秘等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赛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