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申茹)
7月29日上午,以“汇聚文明力量 唱响时代新风”为主题的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在榆林启幕。
大会多维度展现陕西网络文明建设的创新成果,旨在深化陕西省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勾勒出陕西网络文明建设的立体图景。
现场发布了《2025年陕西省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并同时启动了2025年“争做陕西好网民”和“陕耀·网络公益我行动”活动。(记者 陈博文)
7月29日上午,以“汇聚文明力量 唱响时代新风”为主题的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在榆林启幕。
口令(Password)是用户身份验证的最基础手段之一,用于确认用户对系统、账户、数据的访问权限。口令安全是指通过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确保口令不被未授权主体获取、猜测、破解或滥用,从而防止未授权访问企业系统、数据或服务的安全实践。
口令安全是企业信息安全的 “第一道防线”—— 多数数据泄露、系统入侵事件的根源并非复杂的黑客技术,而是弱口令(如 “123456”)、口令泄露(如被钓鱼骗取)或口令管理不当(如长期不更换)。
企业保障口令安全需从 “技术防护”“制度规范”“人员意识” 三个维度构建闭环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严格的口令管理策略
通过制度明确口令的创建、使用、更换规则,从源头减少弱口令风险:
规定口令长度(至少 12 位,敏感系统建议 16 位以上)、字符组合(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如 “P@ssw0rd2023!” 需升级为 “Sunny$Beach2024#Run”),禁止使用纯数字、连续字符(如 “123456”“abcdef”)或与账户名、企业信息相关的弱口令(如 “company123”)。
要求普通账户每 90-180 天更换一次口令,特权账户(如管理员账户)每 30-60 天更换,且新口令不得与近 5 次历史口令重复(避免 “换汤不换药”)。
明确禁止员工共享口令(包括同事代操作时),同一口令不得用于多个系统(如企业邮箱、OA 系统、财务系统需使用不同口令)。
二、技术手段强化防护能力
在单一口令基础上增加第二重验证(如手机验证码、硬件密钥、生物识别),即使口令泄露,未授权者仍无法登录。例如,企业邮箱登录时,除口令外需额外输入手机 APP 生成的动态码。
系统后台存储口令时,必须采用 “哈希 + 加盐” 加密(如使用 Argon2、bcrypt 算法),而非明文或简单 MD5 哈希。“加盐” 是指在口令中加入随机字符串后再哈希,可防止黑客通过 “彩虹表”(预计算的哈希值库)破解。
部署账户锁定机制:当连续输错 5-10 次口令后,临时锁定账户(如 15 分钟),或触发人工验证(如联系管理员解锁);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识别高频登录请求(如每秒 10 次以上),阻断来源 IP。
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特权账户的口令需更严格管理:使用特权访问管理(PAM)工具集中存储,每次使用需审批;采用 “双因素 + 多人授权”(如操作核心数据库需 2 名管理员分别输入口令片段);自动记录所有操作日志,确保可追溯。
通过行为分析技术监控登录行为,当出现 “异地登录”(如账户常在北京,突然从境外登录)、“非常规时间登录”(如凌晨 3 点登录)或 “陌生设备登录” 时,自动触发告警(如短信通知用户),并强制二次验证。
多数口令泄露源于员工疏忽(如被钓鱼、随手记录),需通过培训和监督纠正:
案例警示:通过真实事件(如某企业因员工使用 “123456” 口令导致客户数据被窃,罚款 2000 万)说明弱口令危害;
教员工用 “短语转化法” 创建易记强口令(如将 “今天天气很好” 转化为 “JTTQH@o2024!”),或使用企业统一配发的口令管理器(如 1Password、Bitwarden)存储复杂口令。
培训员工识别钓鱼邮件(如伪装成 “IT 部门” 要求 “紧急重置口令” 的链接),强调 “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通过邮件 / 微信发送口令”;禁止在纸质便签、电脑桌面文档中记录口令(可使用加密的本地文件存储)。
通过持续监控和快速响应,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每季度使用弱口令扫描工具(如 L0phtCrack)检查系统内是否存在弱口令,强制员工更换;抽查员工口令复杂度,对违规者进行警告或处罚。
保存至少 6 个月的登录日志(包括用户名、时间、IP、设备信息),定期分析是否有异常操作(如某账户登录后批量下载数据),追溯口令是否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