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琼戏互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6355786】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6355786】.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3日,北京长安街。战车列阵,我们整理好着装,肃立待命。我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因为紧张,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一天,我等了整整17年。
这些年,我拼尽全力一路奔跑,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童年记忆中那些迷彩身影的“模样”。
我出生在四川省北川县一个羌寨。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当时,8岁的我和同学正在教室上课,突然地面剧烈摇晃,窗户玻璃噼里啪啦碎了一地。我们跌跌撞撞跑到操场时,看到的已是满目疮痍。
我所在的寨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残垣、断壁,哭喊、黑暗……震后的第一个夜晚,格外漫长。在外务工的爸爸不在身旁,妈妈带着我和哥哥躲在山上的一块空地,余震不时传来,恐惧中我们紧紧抱在一起。妈妈轻声哼着羌族歌谣,声音微微发颤:“别怕,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第三天,就当我们几乎粮尽水绝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解放军来了!”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一架军用直升机低空掠过,在我们头顶盘旋,投下了一批批救命物资,机身上的五角星格外醒目。
很快,一队满身泥泞的军人走进寨子。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徒步跋涉了70多公里。他们挨家挨户迅速展开救援。急促的脚步、嘶哑的嗓音、满身的泥水,这些迷彩身影,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军人。依稀记得,有位年轻士兵把半瓶水递给我,可我看到他干裂的嘴唇在渗着血。我小声说着“谢谢”,面露疲惫的他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要坚持住,放心,有我们在。”那一刻,我紧紧攥着那瓶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长大后,我也要当兵。看军事影片、学军人走路、对着镜子敬礼,甚至一个人跑到山头上大声喊口号——我一天天盼着长大,盼着穿上军装的那一天。
2019年高考结束,我毫不犹豫填报了军校,成为寨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军校生。离乡那天,乡亲们敲锣打鼓为我送行。几位长辈拉着我的手,用羌语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为咱羌族争光!”登车前,我转身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虽然动作生涩,却是我用真心作出的承诺: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兵。
然而,军校生活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顺利。第一次3公里考核,我跑了全队最后一名;第一次队列会操,我因为紧张同手同脚顺拐了……那一天,我们集体收看国庆70周年阅兵式,屏幕上的受阅方队,气势如虹。我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能像他们一样?”一旁的队长说:“先得有个兵样再说。”
这句话狠狠戳中了我。我明白,穿上军装,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军人。当了兵,就要配得上这身军装。
经过4年军校的磨砺,毕业后我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空降兵部队。今年初,得知选拔阅兵队员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我来自震区,部队对我和家乡有恩。请允许我代表羌族儿女、代表震区百姓,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我来到阅兵训练场。在这里,没有“差不多”,只有“绝对标准”;没有“个人习惯”,只有“集体节奏”。我们必须把自己打碎、重塑,“修剪”所有不合标准的“枝杈”。
训练中,我们每天要在“阅兵道”上走过上百个来回。作战靴磨破了、衣服被汗水浸透、皮肤黝黑发亮……但我们的身姿越来越挺拔,目光越来越坚定。
第一次综合演练那天,宁静的首都被肃穆的夜色笼罩。我扭头看着身边战友们坚毅的侧脸,心中澎湃着一股豪情。我们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一个追梦的故事:要用最好的自己,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参加阅兵式前,我整理着装,特意在胸前口袋放了一小片羌绣——这是离家时妈妈给我的,上面绣着吉祥的云朵图案。我想带着家乡人民的祝福,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向右看——”当我所在的空降突击方队战车驶过天安门时,我昂首摆头,用尽全身力气握紧手中的钢枪——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正梦想成真。
有位年轻战友曾问过我:“排长,怎么样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军人?”我看着他稚嫩的脸庞,想起当年的自己。我对他说:“记住你为什么要穿这身军装,然后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年没有那场地震,没有那些穿过废墟来救我们的军人,现在的我会在哪里?也许会像祖辈一样,在大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那抹迷彩绿,照亮了我的人生。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已做好准备,就像当年从羌寨走出来那样,一如既往地勇敢坚定——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京ICP证000006号|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