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工深耕天津区域,以钢铁为笔、匠心为墨,将国家战略的宏图织入海河两岸的肌理。从装配式建筑的绿色革命到大运河畔的文脉新生,从云端地标的凌云之志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跃迁,中建科工始终参与构筑这座“城市会客厅”的坚实骨架与人文肌理,与天津共脉搏,与时代同前行。
时代地标:钢铁羽翼托举城市高度
地标建筑是城市雄心最直观的宣言。当天津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座座由钢铁编织的地标便成为城市升级的物理注脚——它们不仅重塑着城市天际线,更以会展中心承接国际对话、以金融高地集聚全球资本,将“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熔铸在每吨钢材之中。这些地标承载着天津从工业重镇向全球门户跃升的雄心,以建筑语言诠释“一基地三区”战略内核,让世界通过钢铁脊梁读懂这座城的现在与未来。
渤海湾的晨雾中,梅江会展中心的钢骨穹顶率先迎接黎明。2009年,为迎接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启动“一号工程”——梅江会展中心建设。中建科工仅耗三个月时间,就以2.8万吨钢材编织出梅江会展中心的飞虹穹顶。十五年后,它仍是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客厅”,持续见证天津从工业老城向国际舞台的跃迁。
时间来到2014年,小白楼CBD的天际线正被重新定义。曾停滞十四年的“欧加华大厦”烂尾楼,在中建科工手中涅槃重生——235米高的天津国际贸易中心A塔刺破云霄,全国首例超大型改扩建工程在此诞生。这是一座集商业、公寓和办公楼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标建筑。
从空中俯瞰,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流线型穹顶犹如“鱼跃入海”。这座于2019年开放的“海上故宫”,其251米跨度的异形钢结构曾震惊业界。整个建筑由四座跨陆地、海岸线及海域的场馆组成,采用“肢体伸向海洋”的异形结构和白色流线型外观,融合了动态美学与海洋意象,是中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博物馆之一。
而在滨海新区的滩涂上,周大福金融中心如巨型宝瓶傲然矗立,530米高的塔尖划破云层。它由100层主塔楼、5层裙楼及4层地下室组成,由美国SOM建筑事务所主创,灵感源自“艺术与自然的几何造型”,兼具美学与空气动力学效能。这?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