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食品内参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佑木编审丨橘子
刚刚,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冲击“A+H”两地上市。已在A股上市、账上躺着百亿现金的功能饮料龙头缘如此何执?首次申请折戟后,二次递表能否为这位“功能饮料之王”注入新的能量?
再次递表
刚刚,港交所信息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提交H股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仍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这与其首次递表时的阵容完全一致。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4月3日,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主板上市。“东鹏特饮”母公司由此计划成为继安德利之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饮料企业。然而,6个月后的10月3日,由于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上市流程,这份招股书自动失效。
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港股IPO申请失效在技术上属常见现象,但东鹏饮料仅相隔6天便火速二次递表,也足见其对赴港上市志在必得。
作为中国功能饮料的头部企业,东鹏饮料并非资本市场新兵。公司创立于1994年,主打产品“东鹏特饮”风靡全国,并于2021年5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上市后,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从发行价46.27元飙涨至2021年7月的207元。2024年全年股价累计增涨近80%,被投资者称为“饮料之王”。2025年10月初,在经历A股市场一轮回调后,公司股价仍在290元上下,总市值稳定在1500亿元量级。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赴港上市之前,东鹏饮料就曾尝试资本国际化路径。2022年6月,公司筹划赴瑞交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以打开欧洲市场大门,但由于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2024年2月终止了该计划。
彼时东鹏方面坦言,国际品牌红牛、魔爪(Monster)等通过全球化显著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也希望借助境外上市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海外上市折戟,于是,东鹏转而将目光投向香港这座更贴近国内投资者的资本桥头堡。
今年3月,在发布亮眼的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后不久,公司董事会火速通过H股发行上市方案。自此,从3月筹划到4月正式递表,再到10月再度冲刺,东鹏饮料的港股上市征途时间线已逐渐清晰。
令市场疑惑的是,东鹏饮料并非缺钱烧的主: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高达56.53亿元,算上理财等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面对如此充裕的“弹药”,公司仍执意赴港募资。更具戏剧性的是,一边手握百亿现金;另一边又公告计划通过港股IPO融资约14.93亿元用于海外扩张及产能建设。这一操作被投资者调侃为“左手理财、右手融资”,不禁要问:东鹏到底差不差钱?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二次上市的考量,或许东鹏饮料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首先,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可以为东鹏品牌走向海外赋能。公司希望借助香港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提升品牌认知度,为日后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东鹏自己就曾表示,红牛、Monster等竞品皆通过国际化做大做强,赴港上市将是其全球化战略关键一步。
此外,A股上市两年多来,东鹏股东减持动作频频:2022年限售解禁以来,股东累计减持超过50亿元,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套现逾30亿元,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也在2025年初宣布拟减持1.38%股份。虽然公司解释减持方多为财务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但市场揣测,通过H股上市引入国际投资者、以较A股折价的方式发行新股,有助于未来大股东在更大市场上实现减持变现,同时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
毕竟A股已经给予东鹏足够高的估值,H股折价发行后,股东既可实现部分退出,又能保持两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