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晶光电公告称,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该部分占控股股东所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100%,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6.90%。若本次司法拍卖成功,唯之能源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控股股东涉58亿担保债务违约
此次司法拍卖的直接原因是唯之能源因对外担保引发的债务违约问题。
唯之能源涉及7起诉讼案件,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8.03亿元,法院通过拍卖其持有的亿晶光电股份以清偿债务。若拍卖成功,唯之能源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公司股权结构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此前,唯之能源持有的股权已多次流拍,例如2025年2月其持有的5469.62万股(占总股本4.61%)因无人出价流拍,显示市场对亿晶光电股权的兴趣低迷。
去年收入“腰斩” 巨亏21亿
亿晶光电近年来深陷经营泥潭。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20.90亿元,营收同比下滑57.07%;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5314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8%,流动比率仅0.99,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其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全线停产,组件产能利用率仅40%,产业链整合能力薄弱。此外,光伏行业供需失衡、技术迭代加速(如PERC技术被淘汰、TOPCon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困境。
控制权变更的潜在影响
若此次拍卖成功,公司可能迎来新实控人。当前市场猜测呼和浩特国资可能介入——近期三位具有呼和浩特国资背景的人士被提名为董事,或为后续国资入主铺路。
国资注入或能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推动技术升级;但若拍卖再次流拍,控制权的不确定性将加剧经营风险。此外,管理层频繁变动(如2024年以来董事长多次更换)已对公司稳定性造成冲击。
风险与挑战
其一,拍卖流拍风险:此前股权多次流拍显示市场对公司资产价值存疑,此次2亿股拍卖可能面临相似结局,导致债务问题持续发酵。
其二,技术转型压力:公司N型TOPCon技术产业化进度滞后于行业头部企业,若无法加速转型,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流失。
其三,诉讼与债务连锁反应:公司涉及22起未披露诉讼,叠加控股股东债务问题,可能引发更多法律纠纷,拖累经营稳定性。
短期来看,亿晶光电亟需通过债务重组、产能重启及控制权稳定来缓解危机;长期则需依托技术升级(如N型电池)和产业链整合重塑竞争力。国资入主的可能性为市场提供一定想象空间,但能否实质性扭转颓势仍需观察行业周期与公司战略落地的匹配度。若此次拍卖成功,新股东的资源整合能力或成为亿晶光电能否“脱困”的关键变量。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