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宝宝成长到3~4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想要用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是宝宝脑子中的语言储备却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出现了脱节,这正是宝宝会口吃的根本原因。宝宝出现口吃,就表明他们进入了语言表达能力顺畅的初期。
此外,当宝宝处于兴奋的状态,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口吃多发生在幼儿期,3~4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发生口吃,因为此时的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是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
当孩子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词,再加上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也特别容易形成口吃,这时的口吃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口吃。
3~4岁的孩子出现口吃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这并不是真正的口吃,只是词汇量的掌握跟不上思维的发展而已,等到宝宝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能够完整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时候,口吃的现象就会消失了。
所以妈妈们没有必要惊慌不已。妈妈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其更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1)绝对不要斥责孩子
如果宝宝出现口吃的现象,父母绝对不要斥责宝宝。而且也不要急于纠正宝宝的发音,也不要责骂孩子。这时你可以用简单的、清晰的、缓慢的、流畅的语言进行示范,可以每天反复练习。
因为在宝宝眼中,父母的反应是最大的镜子,看到父母的态度不好,他们就会非常着急,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加剧口吃的现象。
就像前面文章中的豆豆妈,虽然因为着急关心才和豆豆说:“别着急,慢慢说,不准结巴。”当时可能豆豆妈并没有呵斥宝宝的念头,但是这种下意识催促的言行也会加剧豆豆的心理负担,但宝宝因为胆怯和紧张更加说不出想说的话来了。
如果宝宝口吃只是因为太兴奋、太害怕、或者表达某些事物不流利,妈妈要做的只是忽略宝宝的口吃,给宝宝一个放松的对话空间。
(2)给出足够的时间,用耐心去鼓励孩子慢慢地表达思想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口吃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表达时间,让他们慢慢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然后鼓励孩子重新再说一遍,最后纠正孩子表达中错误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不会在意自己的口吃,反而认为是父母正在教自己新的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明白孩子真正的想法,而且能够让孩子加深对正确表达的印象。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之后,父母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孩子结巴的现象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不要随便更换宝宝的生活环境
面对口吃的宝宝,妈妈不能随便更换宝宝的生活环境,不能在陌生人或许多人面前指责宝宝、批评宝宝,也不要对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提出过高的要求。
当孩子急着开口时,父母可以耐心地听他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不要着急提醒、不要催,也不要说:“不着急,慢点说。”这也会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在催促他,也会增加宝宝的压力。
(4)不要对孩子提出太高的要求
当孩子偶尔出现口吃时,就不要急着去纠正,而是以平常心对待。对于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家长们不必大惊小怪,或者焦虑不安。如果家长紧张焦虑了,孩子就会接受这些情绪的传递或者受到暗示,变得更加不自信。
但是对于结巴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就会越加着急,着急的心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不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时期,父母应该暂时降低要求,利用这个特殊阶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读小故事书,听笑话或者读顺口溜。
当孩子暂时结巴的时候,父母应该慢慢等待,或者一句一句提醒着帮助孩子说出来,或者用微笑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5)不要掉以轻心
虽然说3~4岁的孩子结巴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结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任何事都存在例外,父母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
因为如果孩子口吃的时候,遇到某些事导致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孩子就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口吃。想要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父母的爱和鼓励是最好的良方。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真的口吃,那么就应该去专业的医院检查,或者去专门的心理机构求助,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口吃,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