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证监局一纸重磅罚单,揭开了浙江维康药业(维权)及其实际控制人刘忠良隐秘多年的资金操控与信披违规黑幕。昨日(6月30日),维康药业公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及刘忠良等当事人拟被罚没合计1600万元,创下近年浙江辖区药企信披违规处罚新高。
隐秘资金通道曝光:实控人四年“抽血”超1.5亿
经浙江证监局查明,刘忠良作为维康药业时任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一手策划了系统性违规。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刘忠良组织公司以支付工程设备款为幌子,将资金经第三方最终转至其个人控制账户,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占用余额从7811.88万元一路攀升至1.51亿元,最高时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超过10%。这些巨额占用既未及时披露,也刻意隐匿在定期报告中。
此外,2022年底申请发行可转债时,公司在关键申报文件中公然宣称“不存在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其募集说明书被认定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与重大遗漏。该可转债项目最终于去年2月终止。
穿透式追责:老板领衔,高管团“签字保证”失守
浙江证监局此次处罚直指核心,呈现穿透式追责逻辑:实控人刘忠良作为资金占用组织者、指使者及信披违法行为的核心决策者,刘忠良被重罚700万元(其中500万以实控人身份,200万以直接负责主管人员身份),并被警告。
高管“签字背书”难辞其咎:包括时任总经理孔晓霞、财务总监王静、副总经理吴建明、董事会秘书朱婷等多名高管,因未勤勉尽责,对包含虚假记载的年报、半年报及募资文件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并保证真实准确,均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至80万元不等的罚款。已离任总经理卢卫芳因参与资金占用并持续审批相关支付流程,被罚120万元。
屡罚屡犯:维康药业监管“黑历史”累累
本次重罚并非维康药业首次触碰监管红线。公开记录显示其已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2023年7月,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严重失准(预告净利最高1亿,实际仅4444万),公司及刘忠良收警示函。
2024年4月,因年报信披不准确、违规使用个人账户收付资金等问题,再收浙江证监局监管措施。
2024年5月,因未及时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年报显示亏损803.86万元),公司及刘忠良再领警示函。同期深交所下发年报问询函,直指业绩变脸、实控人长期占资等核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立案调查前夕(2024年5月),刘忠良已“悄然”卸任董事长职务,由其子刘洋接棒。然而,监管利剑穿透了职务变动的表象,精准锁定实际责任人。
浙江证监局此次对维康药业及刘忠良等人的重罚,清晰传递了监管层对资金占用、财务造假、信披违法等资本市场“毒瘤”的零容忍态度。尤其对实控人组织指使行为及高管“签字保证”流于形式的严厉追责,凸显“看门人”责任压实正在走向纵深。屡次违规的维康药业能否真正刮骨疗毒、重建公司治理根基?市场将持续审视。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