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和仙鹤为什么声音大?
大雁和仙鹤为什么声音大?
雁奴是个悲剧英雄
北宋诗人宋祁曾经在自己的文章《雁奴后说》中介绍过雁奴: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雁奴后说》
雁奴是雁群中最聪明、最警觉的一员。因此它被选为是雁群中的哨兵,一旦发现危险,它就鸣叫报警带领大家逃生。
但是它为何是个悲剧形象呢?宋祁接着说:
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末入,人各持束緼 并匿 穴中,须 其夜艾 ,则燎火 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 也,互唼迭击 之,又就栖然。少选 ,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 《雁奴后说》
猎人很狡猾,竟然使用了人类的反间计。猎人躲在雁群附近的土穴中,等夜间雁群休息时,猎人点火引起雁奴的鸣叫,然后灭火躲起来。酣睡的大雁们被雁奴叫醒后,却发现没有什么动静。
如是者三,忠心耿耿的雁奴被大家误解,其他的大雁迁怒于雁奴,一起攻击它。于是,等猎人再一次点火时,雁奴已经不敢鸣叫了。于是猎人们开始放心地张网捕雁,一半的大雁遭遇了灭顶之灾。

现实世界中,雁奴受了委屈以后,真得不叫了任由猎人捕捉群雁吗?雁奴哪里去了呢?
宋朝蔡启的《蔡宽夫诗话》写了雁奴的悲剧:
雁有小而善鸣者谓之雁奴,雁每群宿,雁奴辄往来巡视不瞑,微闻人声,则长鸣以警,盖亦物之能爱其类者。以故江湖间捕雁,必先以计杀雁奴,然后群雁可得。
在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这个雁奴似乎是自愿出任哨兵的,因为“物之能爱其类者”。但是也因此首当其中受到了猎人的迫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