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与自信在心理学上的严格定义;骄傲为什么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挫败,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骄傲与自信在心理学上的严格定义;骄傲为什么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挫败,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1、我想要知道骄傲与自信在心理学上的严格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心理学中,骄傲与自卑是一对对立关系的概念。
骄傲在《自体心理学》中是被看作自体三极中夸大自体的一个天性,当骄傲没有获得自体客体的神入时,自体的崩解感就使焦虑产生,而为了压抑此一比较难控制的焦虑越来越大时,就通过发怒等等行为来降低焦虑。但如果继续下去,焦虑和愤怒无效时,就走向失落、悲伤、抑郁的另一端,这时候自卑就产生了。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自信与骄傲的最大区别是自信是自我对自体能力的正确评估;而骄傲是自我对自体能力的夸大。可以说自信和骄傲都是一个人的天性。自信是以一种合情合理的方式保护自己,而骄傲是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保护自己。骄傲和自信外化后的表现不同,骄傲往往受到非议,而自信得到认同。骄傲和自卑只有一步之遥,因为骄傲缺乏对自体的科学认识,而自信正好相反。所以说,自信在人格中是一个积极的概念。
2、骄傲是如何导致人际关系挫败的?其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在的原理。
骄傲由于缺乏对自体的客观认识仅仅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无形地夸大了自我,这使其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虚假的身份,因为他的夸大使他人对他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真实、真诚作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标准,他都因此而失去了。骄傲还有一个突出的弱点是,他的一叶障目,目不识丁,由于用不真实的膨胀的自我伪装了自体,使他失去了真确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会因此而失去判断力和对社会的整合力,这种叫做自我封闭的保护,注定了其失败的结果。
3、自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它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在的原理。
自信是自我在对自体客观的认识前提下对自体的一个认同和赞许,这种赞许不仅使自己在接人待物中成竹在胸,心中有数,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表现的更为坚定。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爬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这则流传已2500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们自信,有主见,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或赞许,而来自自我的客观赞许和认同使我们从一般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为什么自信会在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了。同时要提的是自信的辐射作用,他作为一种健康人格,他在自我人格塑造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会让自我更加坚定地去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把自己完善起来,如何乐观地保持心态的平衡。这在一定意义上所就是人格的主要魅力了。他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成为走向成功的阶梯。你的人格吸引力使更多的人走在你的身旁,进而完成自我社会整合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自己的位置越高这种整合力越大在社会中的表现也更突出。可见自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多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