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到来,意味着阳光的炙烤和高温的侵袭。人们常常在这个季节感到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甚至出现乏力和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
根据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主任中医师杨勤的分析,夏季的高温潮湿环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脾胃功能。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是我们获取营养、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因此,调理好脾胃,对于安然度夏至关重要。
1. 了解“苦夏”的根源
“苦夏”主要源于高温和湿气的交织,导致脾胃功能的减弱。杨主任指出,夏季的气候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食用不干净或腐败变质的食物,进而引发腹泻、急性胃肠炎等问题。比如,如果你在夏天吃了隔夜的食物,或者喝了没有消毒的水,可能就会导致这些不适症状的出现。
此外,暑湿之邪还会使得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系列不适反应,如食欲不振、头身困重、嗜睡等。可想而知,如果脾胃功能受损,身体的整体状态必然受到影响。
2. 如何有效调理脾胃
适当“增辛”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脾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整体健康。因此,在夏季,杨主任建议我们要适当“增辛”,调理气机。所谓“增辛”,就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一些辛温的食材,如生姜、葱等,这些食材有助于提升阳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然而,过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却是大忌。杨主任强调,应该选择温和辛味的食材,避免因追求“发汗排湿”而盲目大量进食辛辣食品,过度辛辣可能会损伤体内津液。
饮食清淡为主
在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食用生冷食物。比如,许多人喜欢在夏天喝冰镇饮品,吃生冷的水果,这些食物虽能带来短暂的凉爽,却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影响其温煦和运化能力。杨主任建议,避免食用隔夜饭菜、生鸡蛋、生肉类等,确保食物充分加热、烧熟,生熟案板要分开使用。
多吃温补食材
在饮食方面,杨主任还推荐了一些温补脾胃的食材,如陈皮、红枣、羊肉等。这些食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阳气,还能有效化解湿浊。此外,茯苓、山药、扁豆等也是健脾化湿的好帮手,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祛湿。
3. 运动与作息的调整
除了饮食的调整,生活作息的合理安排也十分重要。夏季应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久坐久卧,以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杨主任建议,可以选择晨跑、游泳等适合夏季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4. 适度的祛湿
近年来,祛湿成为了养生领域的热门话题,然而,杨主任指出,祛湿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日常生活中无需过度强调“祛湿”。过度祛湿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损害健康。她提醒我们,关键在于找专业医生辨证,因人而异地进行调理。
5. 结语
夏季虽热,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调理方法,安然度过这个“苦夏”。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作息都不可或缺。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夏天,保持健康,享受生活的每一刻!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夏季养生秘诀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