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3日电(记者张兆卿 陈斌杰 丁英华)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说,因担心“美方侵入欧盟委员会信息系统”,欧盟委员会正向即将赴美参加公务活动的官员配发专门手机和基础款手提电脑,以降低被美方情报人员窃密的风险。《金融时报》认为,这表明欧盟已将美国视作潜在安全风险,凸显近来美欧关系的恶化。 特朗普政府执政近百日来,对欧洲防务问题频繁“翻账本”、试图绕开欧洲解决乌克兰危机、肆意挥舞关税大棒,这一系列举措加剧了美欧之间的分歧,欧洲国家正在推进“去美国风险”。一名匿名欧盟官员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跨大西洋联盟已经终结。” “欧洲无法再信任美国”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日前发表文章说,跨大西洋关系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挫折后,“欧洲无法再信任美国”。 这是4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外拍摄的欧盟旗帜。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在防务开支问题上,美方向欧洲盟友不断施压,要求北约成员国将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目标提升至5%。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说,若北约国家未能支出足够多军费,美国将拒绝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的共同防御义务。 对于乌克兰危机,美国政府撇开欧洲,试图以单方面与俄方展开接触并威胁暂停对乌援助等方式推进和谈,引发部分欧洲国家的焦虑不安。 在经贸领域,美国推出一系列覆盖面广、破坏性大的关税政策,对重要贸易伙伴欧盟也不例外。特朗普将欧盟称作“世界上最具敌意和压榨性的税收和关税机构之一”,并断然拒绝欧盟提出的欧美相互取消所有工业产品关税的提议。 3月12日,美国开始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关税,有分析认为此举将对欧盟钢铁产业构成冲击。德国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若对欧实行“对等关税”措施,欧盟未来四年将损失1.1万亿欧元。 欧洲智库布鲁塞尔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卢克·范米德拉尔直言,美国已成为一个“倾向于动用法外手段推进自身利益和权力的对手”。 对冲“美国风险” 随着美欧裂痕日益加深,加速摆脱对美安全依赖、发展独立防务成为欧洲国家的共识。欧盟不断扩大贸易“朋友圈”,寻求战略自主,对冲美国对欧政策“大转向”带来的冲击。 今年3月,欧盟召开特别峰会,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包括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同月,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计划通过增加对国防工业投资、鼓励联合采购、提高军工产能等措施,使欧洲在2030年拥有强大的国防能力。此外,法国、德国、波兰等国均已宣布了增强军力的计划。 一些欧洲防务企业近来也逐渐压缩与美方的合作,呈现出对美“脱钩”趋势。 在经贸方面,欧盟不断扩充反制美国关税政策的“工具箱”。4月1日,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有强有力的反制计划,必要时将反击美国关税政策。此后,她又表示,如果与美国政府就关税问题谈判未能达成解决方案,欧盟准备动用最有力的贸易反制工具,包括可能对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征税。 欧盟还积极推动贸易关系多元化发展。去年12月,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达成自贸协定。今年2月,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访布鲁塞尔,加方与欧盟同意加强贸易和投资往来。4月10日,欧盟与阿联酋同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际上在鼓励形成“没有美国的贸易圈”。 给欧洲敲了警钟 欧洲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之上的真面目,愈加清晰地暴露出来。 这是2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拍摄的被积雪覆盖的慕安会标识。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英国《卫报》刊文说,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为美国帝国主义“更新装备”,强迫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主导地位。西班牙《起义报》网站文章指出,美国通过关税、经济恐吓和恶意惩罚等手段,试图迫使各国顺从,“这是典型的黑手党教父战术”。 今年2月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美国副总统万斯指责欧洲背离了其基本价值观,他还在与会期间会见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引发欧洲方面强烈不满。 荷兰国际集团发布分析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给欧洲敲响警钟,跨大西洋关系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改写全球规则,按照“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路线重塑欧洲。这与现有的欧洲秩序背道而驰。2025年07月14日 10时54分26秒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孙自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已拉开帷幕,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栏目《北辰对话》4月22日推出特别节目“我们的科学电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在节目中用“科学的广告片”这一关键词来形容科学电影,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科学电影,都是在传递让公众关注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 恐龙专家徐星院士还从科研角度,谈及电影《侏罗纪公园》对古生物学研究新方向、新方法的出现发挥出巨大作用:从灭绝动物化石中提取DNA来复活远古生物一度成为科研的努力方向,人类在此过程中探索了DN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针对科学电影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徐星表示,期待有更多展现中国科学家贡献的电影问世。 中国科技馆介绍,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的第15个年头。本期“我们的科学电影”主题节目由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担任话题召集人,特邀徐星院士和地球物理学者、电影制片人方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共同回顾电影发展历程,探讨电影艺术如何承载科学故事并点燃大众的科学梦想。 何为科学电影?郭哲给出的关键词是“力量”,认为科学电影都在用美学艺术创造出一种直击人心的科学力量。方励的关键词是“好奇心”,认为科学电影用营造出来的光影意境讲述科学故事,让青少年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心。霍廷霄用“想象力”描述科学电影特征,认为电影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需要无穷的想象力。 霍廷霄以《流浪地球》为例,讲述科幻电影呈现出来的完美影像是电影人和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方励关注电影表现的情感问题,他分析《2012》这一灾难题材展现出来的极端时刻的人际关系,指出科幻电影带给人独特的生命感受。郭哲认为,优秀的科学电影应该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来引发观众共鸣,如《奥本海默》从科学研究、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等多重维度探讨科学事件。 关于科学电影的未来发展,霍廷霄认为新的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美学体系,应该用于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使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方励倡导创作者要借助科学手段、发挥想象力,把中国一脉相承的悠久文化呈现给世人。郭哲期待中国科技馆“未来科学视界实验室”能够汇集科学界、艺术界的专业力量,成为科学电影编创的一个策源地。(完) 2025年07月14日 10时54分26秒黑科技实测“欢乐茶馆到底有没有挂”曝光开挂猫腻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