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化的收费,必然需要区别化的服务来支撑。一旦品牌淡化、定位模糊,产品还未“出错”,信任可能先摇摇欲坠了
据经视直播报道,近日山姆会员商店的选品问题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吐槽山姆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回购率高、性价比高的商品。同时,对其新上架的低糖好丽友派、溜溜梅等商品表示不满意,质疑山姆选品质量下滑。
一个超市摆上什么产品,居然遭受了这么多质疑,似乎不可理解,但放到山姆身上却比较自然。如有网友所言:“我花钱办卡进会员超市,你卖我家门口就能买到的东西,把我们消费者当韭菜是吧。”山姆采取会员制模式,想购物先要购买数百元年费的会员,这个会员费其实是山姆的选品承诺,提供有质量保障、有稀缺性的商品。
现在山姆下架了一些人气商品,上架了一些大众品牌,让人觉得降低了会员的价值,也让“买会员进场”显得虚无。尤其是被舆论拎出的好丽友,在2022年曾陷入“配料表双标”风波,品牌形象已大打折扣,由此令山姆会员质疑其选品标准。从这个层面看,会员意见较大,还有人表态“再不续费”,似乎山姆的商品调整策略形成了一种对会员消费者的“背刺”。
据报道,近些年山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山姆在中国的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母公司沃尔玛(中国)2024年实现销售1588亿元,居中国超市Top100首位。但在实体零售领域,有一个“千亿魔咒”的说法,即零售企业在达到千亿销售规模后,因供应链延伸、产品质量把控、日常运营成本等挑战加大,千亿规模成了一些品牌的天花板,触顶后很难突破。
结合不同趋势,山姆适时调整选品策略,也无可厚非。据澎湃新闻报道,对于有网友质疑山姆选品标准下降一事,接电客服称,山姆一贯遵循品质优先的选品原则,对于反映的情况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后续会尽力改善商品品质,并将消费者意见同步给相关部门。
只是,光声称“遵循原则”还不够。山姆需要看到的是,其商品调整应当考虑目标客群的消费需求和情感接受。一旦让消费者有种“被宰”的委屈感,只怕商家难以招架,对此应当有所检视。
不过,山姆的这一波舆情,与其说是质量下滑多么严重,毋宁说是触碰了一种“精致生活叙事”,甚至有点戳破。仔细看看,也不过是调整了几个选品,在货柜的整体占比并不大。而且这些产品也不是所谓“随处能买”,有记者了解到,引发争议的一些产品在普通商超无法购买,为山姆特供商品。但依然引发了轩然大波,在于它破坏了消费背后的某种身份认同——既然是会员制商超,那么必须提供一种“会员优越感”,承诺品牌格调,哪怕只是部分品牌的“乱入”,都会破坏这种符号意义。
山姆上架的引争议商品,究竟是不是成本更低、利润更高,目前尚无法直接判断。让这些会员破防的是,其付费服务体验因“违和”的品牌入驻而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究竟是实质性地跟产品质量相关,还是精神上的一种背叛感,是此次山姆受到的拷问。
诚然,理性的消费者应该不预设品牌层级、不执着身份标签,愿意在消费过程中去检验一个产品的质地,但消费心理和消费目的见仁见智。说一千道一万,这终究是一种市场行为,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上,商家如果战略出错也得承受代价。
这同时说明了一种商业常识:区别化的收费,必然需要区别化的服务来支撑。一旦品牌淡化、定位模糊,产品还未“出错”,信任可能先摇摇欲坠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