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05年,彭城大战爆发后,刘邦又输惨了,老爸和老婆都被项羽活捉,而他自己则躲在夏侯婴的车上在逃命,身后便是项羽追兵,车上还有他的两个孩子。
此刻,刘邦眼见这车太重,必须减轻重量,二话不说把两个孩子给踹下车了,夏侯婴一见急忙跳下车,把两孩子抱回来,继续逃。
可刘邦总认为这样不安全,怕被追上,所以第二次又把两孩子给踹下车。夏侯婴只能再一次,又把刘邦这两孩子给抱回来,反正就是不丢弃。刘邦还急眼了,拔剑在手:你再敢多事,我就杀了你。夏侯婴道:你杀了我谁替你赶车?
刘邦不吭声了。亏得夏侯婴驾车技术高,或说刘邦福大命大,反正这次算逃了,孩子也保住了,没有因此而白白送死。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那么刘邦为何要这么做呢?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刘邦还曾有过一次,跟这件事很相似的事。
这就是随后,项羽用刘邦的老爸威胁他。当时项羽在城下架起一口锅,告知刘邦:你要是再敢抵抗,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扔锅里煮了。
刘邦就站在城头,却说出了一句: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结果搞得项羽只得作罢。
现在先分析下为何项羽没有动手。就一个原因:道义有亏!若项羽真敢动手,那么立刻禽兽之人就会变成项羽!天下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项羽必会失去民心。
那么刘邦推孩子下车呢?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的。因为这两件事不是分割孤立的,都是彭城大战中相关联的两件事。
所以,刘邦踹孩子下车,跟“鼓励”项羽“烹杀”老爸,显然是一个套路。
刘邦非常清楚,只要自己活着,没被项羽抓住,那么他的家人就是安全的。因为项羽要的不是刘邦老爸、老婆和孩子,而是要干掉刘邦。
因此刘邦踢孩子下车,虽显得非常让人愤怒,却也算是刘邦精明的体现。因为在曹魏时期,又出现了一次类似事件。
司马懿在高平陵事件中,拿住了曹爽全家,然后用曹爽家人性命,对曹爽进行诱导。结果曹爽真就投降了。哪料这一投降,却是三族被诛!显然,曹爽当时若不投降,那么他的家人也就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这就是这些大人物们的思维,总是出人意料。以至于人们都认为刘邦这是贪生怕死,不惜搭上孩子的性命。可若从曹爽最终的结果反向推理,却又不得不承认,刘邦的厉害,他最终能干掉项羽,还真不是仅凭运气。
现在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何夏侯婴次次舍命相救?显然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当时情况的判断,他自信可以带着两个孩子逃脱。毕竟他是车夫,最有这方面的发言权。
其二:夏侯婴为人正直,没有刘邦那么多心眼,他认定了刘邦这么做是错误的,自然要抵制!这点从他救被要斩杀的韩信就体现出来了,他看出韩信有才,立刻喊刀下留人,去找刘邦求情,这才保住韩信的性命。
刘邦我们都知道在家中排行老三,也是楚汉争霸的主要人物也是成功人物,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他身上的传奇故事,传奇典故也是多不胜举。但是有时候刘邦,刘老三也是让人琢磨不定的。干的一些事情我们现在来想想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比方说他曾经,要吃自己的父亲。(你们听听这是多么的禽兽)事情是这么回事儿,当时项羽和刘邦相持不下,大家都非常急躁,项羽为了转变颓势想了个昏招,把刘邦的父亲绑了起来,然后项羽对刘邦说:“刘老三你再不投降,我就煮了你爸爸。”你们看项羽这昏招出的是多么的下三滥,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刷新了他的三观。
刘邦听完悠哉悠哉的说:“我们俩都是怀王的臣下,曾经也作为兄弟反秦,我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你要真的煮了你的爸爸,那么一定要分点给我尝尝。”笔者就想,如果当时我是刘父我肯定会气的跳锅中自己烹了自己!看看刘老三这个不孝子敢不敢吃自己父亲?
接下来这件事就更为奇葩,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刘邦竟然为了逃命连续把孩子三次给扔下车。当时刘邦趁着项羽不在家,就端了他老窝。项羽哪受得了这个,立马带人回头揍刘邦!刘邦怎么能打的过他呀,这货力能扛鼎有勇无谋的家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就这样刘邦和自己的好朋友夏侯婴一起逃跑。但是刘邦还有两个孩子跟上了马车,刘邦觉着带两个孩子马车行动缓慢就把孩子推下了车。夏侯婴一看我不管你怎么着,我又把孩子给抱回来了。就这么一来二去三次,刘老三扔了三次,夏侯婴捡了三次!可怜这俩娃摊上这么个父亲。
有时候我感觉刘邦身上发生的事情,跟精神病差不了多少。什么吃父亲丢孩子这都能干出来?且不说他到底什么人,我们说夏侯婴肯定是心善的人。即使不是心善,这俩孩子肯定和他也非常亲密。有时候我都在想这俩孩子的亲生爸爸就是夏侯婴本人!不管什么理由夏侯婴这个人是值得交往的。如果现实当中遇到这种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就是过命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