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方面的鲜明属性看新境界的开拓
□ 张占斌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鲜明的时代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深厚的实践营养和开放发展的历史大舞台。
习近平经济思想服务于新时代,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着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鲜明的人民性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切实保障全体人民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人民至上、民生为大的根本价值取向。
鲜明的改革性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全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整个过程。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这是人类历史上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造,是新时代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力量。同时,强调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并要求构建一个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此,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鲜明的实践性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意味着其绝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来源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今中国正进行着现代化发展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这一伟大实践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在中华大地上彰显理论的实践伟力。
鲜明的开放性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时空有着明显差异,直接表现为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探索时代发展的新课题,积极回应人类社会的新挑战,既充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始终保持开放进取,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特征。
鲜明的创新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主题、发展思路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鲜明的自主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我国一直以来坚持发展的独立自主、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一脉相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发挥大国经济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超大规模场景运用特征的比较优势,在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鲜明的系统性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新时代新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地运用系统观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鲜明的民族性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明显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植根于这一光明道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也为道路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
鲜明的全球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在对各民族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的分析中揭示了世界发展趋势。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得到了全面生动的体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