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肚子疼……”你是否也曾听到这样的诉说?每当新学期来临,很多孩子在开学前都会表现出焦虑,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性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肚子疼、头晕,家长常常感到困惑与无奈,甚至会觉得孩子是在矫情。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许多孩子在面对新的环境和压力时的普遍反应。
在乐乐的案例中,家长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身体一切正常,但乐乐的肚子疼依然没有缓解。经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乐乐被诊断为“适应性障碍伴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在开学前后尤其常见,许多孩子在面临环境变化、学业压力或社交不确定性时,大脑的“警报系统”会被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躯体化症状,如胃肠不适、头痛等。
心理专家沈芳表示,开学焦虑并不等同于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波动。大多数孩子的焦虑是短暂的,通常在开学后的1-2周内,随着他们逐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焦虑情绪会自然缓解。然而,如果这种症状持续超过四周,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家长就需要警惕,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父母的焦虑往往会传递给孩子,因此在面对孩子的焦虑时,保持冷静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尝试使用“我们”而非“你”的表达方式,鼓励孩子:“爸爸妈妈也有点紧张,但我们一起试试看,好不好?”这种共情的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能帮助孩子缓解焦虑。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都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放松心情。
如果家庭干预无效,或孩子的情绪持续恶化,家长务必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专科医生的帮助。每一个“不想上学”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真正的心理健康,并不是没有焦虑,而是在孩子表达“我害怕”时,有人愿意倾听、理解和支持。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