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9月12日,建信基金“信任的力量”2025秋季投资策略会在北京首钢园服贸会现场顺利举行,来自权益、固收、量化、多元等多个领域的基金经理带来最新市场研判,为投资者深入解读当下热点与后市行情。
建信基金总裁谢海玉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表示,建信基金作为国有大行基金公司,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践行普惠金融作为公司发展核心目标,通过投研重塑、深耕科创、践行普惠等多元路径,积极践行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向‘新’而投 破局新科技新时代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兼研究部副总经理蒋严泽就后市宏观大类资产配置重点方向展开分析。短期看,资金面与海外政策是当下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中期看,“反内卷”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有望带来名义经济增速预期的改善;长期看,在“十五五”新一轮布局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应的高成长产业或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张溢麟详细盘点了当前市场主要科创指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科创板共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逾10万亿元,形成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多层次指数工具,样本企业在各细分领域均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力,有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张溢麟认为,受益于周期复苏和国产化进程加速,科技板块有望延续高景气,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或迎来战略配置窗口。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马牧青围绕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后市机会进行了分享。马牧青认为,随着高质量产品的不断增加和创新领域的持续扩展,中国创新药的中长期表现未来可期,主要看好三大领域的增长空间,一是肿瘤治疗领域,大型跨国药企仍有需求,重磅BD有望继续落地;二是减肥药,今年以来减肥药领域BD不断,有望引领下一波创新药BD热潮;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国内自免市场正在快速放量。
港股方面,建信基金国际投资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程星烨认为,当前港股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消费、硬科技、红利等特色板块多元共振,叠加低估值、良好红利回报、交易活跃和政策支持等优势,南向资金港股通持股比例已从2022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1%,后续资金有望稳步流入。同时,海外基金对中国资产仍处低配,随着中国经济预期向好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望推动海外资金加仓中国。
多元配置 赋能投资获得感
围绕近期热度不减的黄金资产,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兼基金经理朱金钰认为,弱美元趋势和海外经济不确定性预期下,黄金相对其它资产占优的配置需求或是未来三、四季度交易的主要逻辑。从金价和主要国家M2的比价关系看,当前黄金“估值”处于中位。 2022年以来,央行购金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全球央行购金连续3年超千吨,中国央行持续购金,对金价后续走势具有一定前瞻作用。
建信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赵荣杰介绍了多元资产团队的投研体系与运作模式。赵荣杰认为,股票上涨的核心动因是企业的价值创造,投资应聚焦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公司治理等优质企业优势。面对近年来市场风格的快速轮动,建信基金多元资产团队采用主动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并基于纪律进行风格研判,重视大幅波动风险,不做频繁的风格切换操作,利用市场情绪量化模型的纪律性做好市场方向跟踪。
建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吴轶带来了债市投资最新观点。利率债方面,地产和出口板块存在一定下行风险,消费领域则需要重点关注补贴力度的可持续性;信用债方面,普通信用债相比利率债品种仍有票息优势,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预期下,或可配置中短久期信用债以获取票息与骑乘收益,同时关注久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