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简娟 吴辉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区域迎来大规模人流高峰,踩踏风险随之攀升。如何在密集人群中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10月3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培训导师、主任护师胡新亮分享“一距二护三救”实用指南,用专业知识为市民假期出行筑牢安全防线。
一距:严守安全间距,从源头切断风险链
胡新亮指出,踩踏事故的核心诱因是人群过度密集,当密度超过每平方米4—5人时,个人自主活动空间会大幅受限,微小推搡就可能引发连锁踩踏。
因此,预防踩踏需从源头规避风险。她给出四项具体建议:提前通过地图热力图、景区官网等官方渠道查询实时人流数据以错峰出行;主动避开狭窄通道、台阶、桥梁等易拥堵区域;与他人保持“一米”安全间距,为意外发生时预留反应时间;选择轻便衣物和防滑鞋,避免穿拖鞋或过长衣物以防勾绊摔倒。
“这个‘一米’安全间距很关键,它能在意外发生时为你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从源头减少风险。”胡新亮特别强调,保持安全距离是预防踩踏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护:掌握自护姿势,关键时刻“能防能躲”
针对陷入拥挤人群、发现他人摔倒、自身意外摔倒等不同场景,胡新亮详细拆解了对应的自护姿势。她认为正确的自护动作能极大降低受伤概率,是保护自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若陷入拥挤人群,立即双手握拳交叉置于胸前形成“三角防护区”。同时微弯腰、降重心,顺着人群流向缓慢前进,切勿逆行或突然停下、变向。她解释,拥挤中逆行相当于对抗数百人的力量,极易被推倒。
▲若发现前方有人摔倒,需第一时间停止前进并大声呼救,明确告知后方人群“前面有人摔倒,别往前挤”,避免后续人群继续推挤加剧危险。若自身意外摔倒,应尽快靠近墙体或人流外侧,迅速侧身蜷卧,双手在颈后交扣护住太阳穴、后脑,双膝弯曲向腹部靠拢保护胸腹部,且保持身体紧绷,不随意挣扎或起身。
“如果被挤压无法侧卧,‘俯卧支撑’姿势能救命。”胡新亮补充道,此时可双手在颈后交扣护头,用肘部弯曲支撑地面将上半身撑起,为胸腹部留出呼吸空间,同时双腿并拢、脚尖踮起减少下肢被踩踏面积,保持均匀呼吸避免体力过度消耗。
三救:科学实施救助,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遇到踩踏伤员时,盲目施救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胡新亮强调救助需遵循“安全第一、科学有序”原则,分三步开展:
首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不随意移动伤员,尤其是疑似脊柱受伤者,防止加重损伤;其次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清晰说明事发地点、伤员数量及大致伤情,方便救援人员准备物资;最后观察伤员胸腹起伏,判断其意识与呼吸情况,据此采取差异化救助措施。
对于无意识但有呼吸的伤员,胡新亮建议将其置于稳定侧卧位,用衣物做好保暖,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场;若伤员意识丧失且无自主呼吸,则需立即开展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为生命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安全是享受假期的前提,‘一距二护三救’不仅是知识,更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胡新亮呼吁,希望市民牢记这些实用技能,带着安全意识出行,共同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