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8月,上海连日的高温潮湿和雨水,未曾影响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瑞虹新城二期生活垃圾厢房前的干净整洁,这里被打理得整齐利落,少有蚊蝇。
一大早,记者见到居民区书记雷国兴的时候,她正在跟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开会,讨论小区里垃圾回收精品示范点位的推进工作。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并且要做好,居民们都期盼着呢!
从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到今年5月底,收到总书记勉励大家工作的回信,近5年时间,雷国兴历经3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也见证了上海垃圾分类从不愿分、不会分到主动分、智慧分的过程。总书记的回信,是压力也是动力,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纵观上海,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践行过程中,从垃圾分类新时尚到绿色低碳新生活,从社会基层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愈加智能,也愈发丰富多彩。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紧盯关键小事不放松
时间回溯到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走进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一位小伙子说,参加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来说都是新时尚。习近平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几位年轻党员在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这次给总书记写信的执笔人、时任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党建服务站站长的雷国兴,也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指示。雷国兴说:垃圾分类给老百姓带来了环境上的改变,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这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点。
垃圾分类工作在上海如火如荼推进开来。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
4年时间倏忽而过,垃圾分类推行效果如何?
吃过晚饭,约莫晚上7点钟左右,在瑞虹新城二期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居民吴青葆动作娴熟地把干湿垃圾分类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养成习惯了,每天吃好晚饭,就把当天的厨余垃圾连同干垃圾统统处理掉。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去年年初,雷国兴调任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后,她发现,辖区约40%的住户是租户,房屋换手率高,新来的租户对社区情况、垃圾投放点、投放规则都不太了解,经常在垃圾房旁边看到落地垃圾。
雷国兴与志愿者们商量后,制作出一份迎新手册。住进小区的居民,都会拿到这本手册,里面收录了各类便民服务信息,包括怎么扔垃圾,怎么停车,居委会、物业、便民食堂在哪里等等,给大家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你们那里取得新的成效,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写信人之一、瑞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磊说,读到这里,我特别激动。
一开始,大家连什么是干垃圾、湿垃圾都分不清楚。垃圾分类推行之初,华磊组织志愿者挨家挨户分发垃圾分类宣传画册、冰箱贴等,还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趣味竞赛、拾荒慢跑等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参与度。几年坚持下来,成效显著,老百姓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率已达到100%,投放准确率达到98%。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制定了包括垃圾分类工作居委考核、生活垃圾分类巡查机制在内的三级管理、分类巡查、监督整改、分析评价、志愿者培养等五方面工作机制,各地超过100批次团队前来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