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生活,从4G普及、5G推广到6G研发,行业不断追求着更高速率、更低延迟、更大带宽。在这场技术竞逐的背后,围绕核心专利的争夺同样激烈。
近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4年度专利复审无效十大案件”中,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三星公司)挑战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大唐移动)专利有效性的案件位列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下称复审和无效审理部)经审理后作出审查决定,大唐移动名为“载波聚合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专利号:ZL201210137097.1,下称涉案专利)的发明专利,在权利人修改权利要求后被维持有效。
这起案件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因为涉案专利是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更因为对垒双方业界巨头的身份:大唐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中坚力量,三星公司的母公司是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下称三星电子),其是全球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业巨头。双方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上贡献卓著,围绕相关专利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的诉讼与无效较量,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这场专利纷争的导火索是许可谈判的破裂。自2020年起,大唐移动与三星电子就相关标准必要专利的使用进行了多轮磋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2023年初,双方矛盾升级。大唐移动及其关联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6件专利被侵权为由,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德国慕尼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三星电子迅速反击,一方面提出大唐移动违反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并提起反诉,另一方面则在中、美两国发起“专利无效”攻势,请求宣告大唐移动的多件专利无效。三星电子的策略意图明确:通过直接动摇相关专利的法律根基,削弱大唐移动诉讼主张的权利基础,从而争取在全球谈判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涉案专利正是三星公司在中国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目标之一。该专利于2017年获得授权,核心涉及移动通信提升速率和容量的关键技术——载波聚合。简单来说:原有技术(4G标准带内载波聚合场景)把同一个频带内多个离散的载波资源聚合在一起使用,增加该频带的总带宽。涉案专利(4.5G标准带间载波聚合场景)则是将不同频带上的多个载波聚合起来同时使用,有效整合零散的频谱资源,显著提升系统整体带宽和传输速率。
具体到本案,涉案专利解决的是4.5G标准带间载波聚合场景下的一个关键难题:当聚合的多个载波采用不同的上/下行配置时,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反馈。作为大唐移动持有的3GPP标准必要专利,这也是双方前期许可谈判的核心焦点之一。
2023年7月10日,三星公司正式向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理由涵盖修改超范围、权利要求不清楚、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等,请求宣告涉案专利全部权利要求无效。
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受理该案后,组建了由资深审查员组成的合议组对该案进行审查。
面对三星公司的挑战,大唐移动积极应对。针对新颖性质疑,大唐移动修改了权利要求。而整个案件审理争议的焦点在于涉案专利是否具备“创造性”——即该技术方案是否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三星公司主张现有技术已经公开相关技术方案。大唐移动代理人、北京龙韬致思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薇则从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出发,阐述了专利的创新之处:现有技术只支持带内载波聚合,聚合的成员载波采用相同的上/下行配置,传输反馈的子帧集合和子帧数均相同。然而,后续版本支持带间载波聚合,聚合的成员载波可能使用不同的上/下行配置,传输反馈的子帧集合和子帧数可能不同,导致无法沿用现有技术中传输机制反馈信息。
杨薇强调,涉案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将需要进行反馈的子帧数 M确定为各成员载波根据反馈关系确定的反馈子帧数的最大值,根据该最大值确定反馈信息和候选信道资源,进而通过与信道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传输反馈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