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开馆;西城区大吉巷将合院式街区变成消费热门打卡地;平谷万达凭借“撸宠+二次元+夜经济”的破圈组合拳刷新客流纪录;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西区)一开业就稳坐京西商业“C位”……
今年上半年,随着《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落地,以构建多元融合集聚区、丰富时尚文化体验区、培育健康休闲功能区、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四大功能区”为核心的时尚场景育新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一批示范项目落地,为市民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构建多元融合集聚区,开辟时尚消费新空间
北京市商务局通过出台《2025年文商旅体融合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王府井商圈智慧化转型、西城区大吉巷合院式街区等示范项目相继落地。
石景山区首钢园依托工业遗存优势,成功举办北京精酿啤酒节等30余场高品质活动。通州区“湾里”商业综合体招商进度超80%,其中首店、创新概念店占比超60%。朝阳区京东MALL双井店创新融入电竞、汽车等多元业态,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密云区举办46项赛事活动。平谷区万达广场打造“宠物经济+次元文化”矩阵,有效带动文体旅农商产业协同发展。海淀区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探索打造以三山五园-中关村论坛中心和展览展示中心-中关村商圈为核心的文旅会展科技融合消费区,以展会展览、主题市集、推介合作等方式,推动三山五园区域多元消费融合创新场景推陈出新。
丰台区京东MALL南三环店打造南城家电家居3C数码一站式文化潮购地标,以多项全国之最彰显北京首店消费效应;凉水河石榴庄段正式开放,丽泽航站楼、国家自然博物馆等项目有序实施。大兴区高米店街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消费新场景,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丰富时尚文化体验区,感受传统与潮流碰撞新体验
石景山区通过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完成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特色展馆的培育工作,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推出首款区内博物馆联票,为市民带来多元文化体验。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构建“1+1+3”特色消费体系,宋里文创园“万物可循”潮流艺术活动成功打造城市级文化IP,吸引超4000人次参与并实现200万次社交媒体曝光。
此外,数字科技正深度赋能文化新体验。北京市广电局打造的“北京超高清视听·行!”沉浸式空间在首钢园首场活动中,通过三星堆文化数字化呈现吸引6000人次现场体验,全网传播量突破1.24亿次。平谷区培育“小而美”特色展馆的同时,创新打造金海湖“乡村手游园”,盘活闲置民宅形成创意聚落。丰台区宛平博物馆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已引入留声咖啡、大众篆刻印吧、万国福地、鸿运楼、九木杂物社等20余家特色业态,推动文化消费提质升级。
海淀区“未来形态:陶瓷在科技纬度下的艺术重构展”在壹美美术馆开展。该展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重点项目,集中展示158位中外艺术家的147件作品,通过“科技融合”“形态创新”“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展现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形态与价值延展,为市民提供全新的艺术体验。
培育健康休闲功能区,引领运动时尚消费新方式
北京市文旅局联合市体育局以“双奥遗产”活化为主线,整合首钢园、奥林匹克公园等核心载体资源,设计“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推动“一日比赛、多日停留”消费新模式。石景山区加速打造首钢园国际赛事高地,WTT中国大满贯赛事筹备工作全面启动,9月将在首钢园开赛。
延庆区依托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推出四季主题产品,上半年成功举办京张冰钓赛等特色赛事,其“冰雪长城行”线路成为北京唯一入选国家级春节户外运动精品线路的项目;密云区全年计划举办46项赛事,已落地攀冰公开赛等特色活动,同步打造“云水之家”精品民宿品牌深化文旅融合。海淀区培育体育消费城市地标,围绕五棵松商圈打造体育消费聚集区,打造“赛事+”消费场景,今年以来,将海淀马拉松、越野跑挑战赛、大学生龙舟赛等赛事活动联动商圈、商街,推出特色促消费活动,以赛事活动撬动消费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