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18日,“脑科学·智能涌现·神经网络”心理学拔尖学生国际暑期论坛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举行。
合影
心理学拔尖学生暑期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共同发起,华东师范大学卓越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联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等四所教育部心理学拔尖计划2.0基地共同承办。活动旨在为国内心理学拔尖基地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深化拔尖计划实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今年由北京大学承办的第三期活动以“脑科学·智能涌现·神经网络”为主题,汇聚了四家基地的50余位师生代表及特邀专家,另有十余所高校的师生线上参与。
开幕式上,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苏彦捷教授和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教授分别致辞,鼓励学员们把握机遇,勤于思考,学以致用,争当领军人才。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后是三场主题报告。北京大学副校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作题为“人类的高级认知与类脑智能”的报告,介绍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的交叉合作进展,阐述了多种前沿技术及北大团队的研究成果。周晓林作题为“心理学基础研究范式”的报告,强调传统因素研究范式正向新型量化范式转型,指出认知计算建模将显著提升研究的可重复性与预测效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研究员作题为“社会治理中的心理机制及策略探索”的报告,呼吁同学们关注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主题报告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前沿讲座、实验室参访与实践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了解心理学的前沿进展。拔尖基地教师代表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了专题报告。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四位教授就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建模、听觉记忆、关于非人物体拟人化的社会认知、周边视觉与视觉拥挤效应等主题作了报告。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作讲座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吴思教授团队组织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工作坊,詹稼毓研究员、王茜副研究员和朱毅鑫研究员主持了“跨越心智——人脑与人工脑”工作坊。
学习之余,同学们参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深刻体会到深植于科研人员心中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同学们还参观了科大讯飞公司,深入了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多个领域特别是青少年心理陪伴方面的应用,切身感受学科交叉的独特价值。
科大讯飞参访
最后一天上午,同学们结合几天来的见闻与收获,围绕“AI+心理学”主题分组进行文献汇报,专家组给予点评。闭幕式上,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黄璜教授作总结致辞,勉励大家在学术领域中勇攀高峰。四家基地的学生代表分享学习感悟,深刻认识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应肩负推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使命。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毕彦超教授以题为“语言赋予了人脑什么”的报告为本次暑期学校画上圆满句号。
通过为期数日的理论学习、实践研讨与团队协作,学员们系统深化了心理学前沿领域认知,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融合。大家展现出强烈的求知热情和扎实的学术素养,通过思想交流与合作实践实现了共同成长,有力推动了心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