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超8600億元,智能電網產業鏈競爭力國內領先,機器人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江蘇南京市深入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賦予江蘇“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南京借助科教資源優勢,大力建設概念驗証中心、中試平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等產業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實施產業強市行動計劃。
以原子為“積木”,實現規模化“搭建”。在南京原子制造研究所,原子級制造大科學裝置預研設施正加緊測試組裝。“原子級制造是基礎研究的重要方向、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合作成立研究所,加速推進原子級制造產業化。”研究所所長宋鳳麒說。
走進紫金山實驗室,全面竣工的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按需定制網絡能力達“分鐘級”,確定性保障服務能力達“微秒級”,多雲交換服務能力達“千萬級”,為高校、科研院所、電信運營商等各類組織機構共110余家單位提供超過130項試驗驗証服務。
下好“先手棋”,南京建立校(院)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支持院校和企業創建創新聯合體,布局原子極限微制造、開源軟件供應鏈等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4家。
一架搭載著6G技術的無人機從南京江心洲起飛,沿著50公裡的長江岸線溯流而上。實時回傳的高清畫面中,江面數個黑點被紅框智能鎖定,精准識別江豚游動軌跡。
“我們正在進行超遠距離、超高確定性、超低時延等6G相關技術的概念驗証。”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介紹,“在推向市場前通過驗証測試,對科研成果進行工程化改造,完善配套技術,從而形成具備商業價值的方案雛形。”
2024年以來,南京建成生物醫藥領域等6家省級概念驗証中心、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等20家市級概念驗証中心,22家中試平台以及30家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今年,市級概念驗証中心共服務項目500余項,277個項目進入孵化階段,53個項目進入中試階段,26個項目實現產業化。
鋪平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裡”——
一款針對難治性高血壓的“七維診療機器人”,正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今年年初,這項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一度面臨融資難題。
“我們就是來當‘科技紅娘’的!”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南京生物醫藥分中心的技術經理人走訪了解后,協調6000萬元天使基金,依托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資源,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加速落地。南京生物醫藥分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分中心成立以來,已構建84億元的資金支持體系,組建140余人的技術經理人隊伍,接洽68所高校,遴選1200余項醫藥成果,促成36個項目轉化。
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匯聚市場要素,南京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重點產業不斷突破。截至目前,南京已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4家,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41%。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南京立足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為目標,系統構建高能級產業科技創新平台矩陣,完善覆蓋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產業科技創新生態,同向發力科教名城和產業強市建設。”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周紅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