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酷副厅斗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4194432】
2.咨询软件加微信【41944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虽迟但到,没有急着发内容的原因是有些信息有待确认,有几款车我还没摸到过,因此滞后了一周,确保尽量都见过车了,才和大家聊聊细节。
其实这台车在广州已经跑了很多,因为外观和纯电版的X9一模一样,所以他几乎没有被人发现尾部的排气管。
近几个月,X9的销量是2-3K,和另一款纯电MPV极氪009一千多辆的数据比较,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MPV还得需要一颗发动机。因为几款热销的MPV,几乎都是带发动机的版本——不论是D9、梦想家还是新晋的高山都得到了验证,增程或插混的MPV是可以做到近万辆的销售状态的。
纯电在MPV市场并不是最优选择,这些高端用户需要长续航,而且每年有几次长途自驾的刚需,日常使用中也经常有跨城的需求,不论是家用还是接待,让人等充电始终是个不太完美的行为。
以D9为例,EV的比例大概是8%,鼎盛时期也不过15%,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的话,是否意味着X9的增程版有机会做到破万的可能性?
也许吧,最大的障碍可能是X9的造型,他的造型选择新锐用户的同时,也在拒绝更多中庸的主流用户。
再过两个月就发布了,可以关注起来了。
别克 至境世家(参数|询价) 纯电
内部代号557,车子在春节后就已经基本ready,底盘能力很强,开起来把一阶ride做得非常好,调底盘这件事情你可以永远相信上汽通用泛亚,这半年的时间做过两轮评审,拖了几个月很重要的事情是补齐了一些装备。
随着和momenta的全面握手,智驾就补齐了;插混系统和纯电系统两套系统也都升级,这一次采用的是纯电版本,超过330kW的单颗电机,约等于MEGA的1.3倍,比极氪家的310kW也强一些,电池是支持6C的100度,大容量电池+超快充在动力系统的布局也都完成,沙发冰箱大彩电这些倒不是难事。
MPV市场已经隐隐约约开启了一场价格战,高山把价格拉到30万开始,MPV的战斗就已经短兵相接了,不仅仅是MPV内部的战争,还是MPV正在一点点渗透大型SUV的市场,现在这个时候要的是快——在竞争对手来临之前先吃住市场,比如智界的MPV都在来的路上了。
N6的外观就是N7的延续,内饰比起外观更高级和惊艳。
4.83米的车长几乎完全和比亚迪秦L对齐,此前产品定义阶段我一直劝说把尺寸再拉长一点,以应对未来A级车“长个子”的趋势。车内实际乘坐的体验不错,L50尺寸较好,加上日产惯有的“买沙发送车”,车内的高级感会比目前同级车更高。
动力系统会做一个“大电池小油箱”的设定,偏大的电池包,配合行业第一块舱驾一体芯片,实际驾驶感受不错,日产调车能力还是有一套,在现有硬件下,调出了非常有质感的一套驾驶体验。
对N6来说,他不仅仅要盯着自主品牌们打,更大的问题是东风日产要去向何方——N7已经拿到了七八成的新用户,而N6如果要抓到年轻人的需求,恐怕要向另一款车学习——MONA M03,它抓取到了一群City BoyCity Girl,插混市场能否从“经济适用男”市场向“精致生活”转型,这个营销课题有点大。
一句话告诉你惊喜:最大的变化其实在内部,这台车加上了一套华为的座舱……
上一代M7我看走眼了,我低估了鸿蒙智行团队和华为品牌的号召力,老实说上一代M7的机械素质能打出几个月破2万的成绩,常年保持一万的销量,在我看来这就是非常成功的爆款了,是我意料之外的。
这一次M7的升级没有意料之外的东西,基本上就是看图说话,加上已经曝光的内饰图片,你能想到的基本都在,就差一个价格了,以现在这个疯狂的市场走势,M7的定价不会有太大的悬念,我估计延续老款的价格,可能通过SKU调整略有上浮。留个猜想吧,我认为月销破万,一年拿下15-20万辆问题不大,再多也蛮难的,这个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鸿蒙智行的期待值肯定比我说的更高。
L06主攻电车,而目标也非常清晰:小鹏MONA M03。
MONA的用户是一群标准的City boyCity girl,不见得有多富贵,但却把生活过得很有调性,城市用户是最能无痛切换纯电动车的。
从产品点来看,这款车的定义瞄着MONA而去,尺寸更大、电池更大、底盘用双叉臂多连杆外搭某项新科技(晚点讲),车机用3nm的芯片,能力据说超过高通8295,此外还带着激光雷达。
但L06最难突破的,也许是身世——一项数据显示,用户对新势力充满滤镜,尤其是现在这一批年轻人,品牌调性任重道远。
与其说极氪这一次是做产品的更新,不如说是做舆论的更新,因为在此之前,官方就提前发了一条微博,给足了信息透明度。这位网友说的,都是实在话:剩下的就是怎么面对老用户和管好KOC+高管的嘴。
这位网友说的特别在点子上,据说,极氪车主转介绍率非常低,这和“一年磨三剑”带来的伤害不无关系。古话说“一笑泯恩仇”,但哪有什么一笑,品牌要得用户的心,可能要百笑、千笑。
这次改了Thor-U芯片+900V+电机功率变大(新款310+370,旧款270+310),在功率方面保持了领先性,目前竞品最大的压力来自SU7,001要获得突围,至少要在动力、驾驶辅助方面有所超越,最好是再加上一台跑得很快的高性能FR,这车的圈速已经刷得很快了,如果顺利,会有一系列圈速成绩出现。
迪粉很热,但赛车圈看法略有不同。
先说马力,四个555kw的电机,2220kW,很明显这是冲着赛道去的,以报纽博格林一箭之仇。
加马力,不断加马力,这是谁都能想到的,在此之前,比亚迪给U9的四个电机是240kWx4,只有“区区”960kW,这次鸟枪换炮,直接把功率翻倍。关键是分布式四轮电机的思路是解耦,它的响应灵敏度和动态调节范围,跟油车年代超跑用多片离合差速器等纯机械传递的玩法,不在一个维度,你可以粗浅地认为,U9每个车轮都有单独的“发动机”。
但在赛车圈来看,追高马力会有收益,但对圈速的收益并非无限榨取——几款2000匹马力的电车的圈速也并没有像它的马力数据那样耀眼,因为追高马力的同时也意味着电池重量的提升,仰望目前的电池就超过了半吨。
之前我说仰望搞错了一件事——减肥,有人表达过反对,在传统认知中,赛车最重要的不是马力,而是轻量化的体态,因为性能的上限百分百由轮胎的四个卡姆圆传递,越重越容易突破弯道抓地力极限,这一次仰望做了调整,整备质量只有2480kg,占重量大头的磷酸铁锂电池应该也是全部换新了,思路看上去对了。
据说,他们已经取得了某项突破,具体是什么还尚未知晓,给仰望团队提个建议,当马力提升上来以后,他们急缺一位好车手,过多依赖电子电气工程师们对电机的控制可以解决理论工况,但别忘了性能的上限依然是由人脑控制的,一个懂工程懂赛车的车手,对极限的把控,车手形成的判断,比工程师们的推断更有发言权。
就等纽博格林破纪录了,其实造跑车的目的并不只是纽博格林,而是通过造跑车的过程,学习工程极致能力,拉升品牌高度——半个世纪前,本田也是这样打造NSX的。
当然了,U9并不是为了赛车来打造的,它的价值更像是一个企业的图腾符号,它也不是为了驾驶能力出众的车手准备的,它的四电机方案,其实为的是让一个稍加训练的人,也能开得像模像样——这是科技的另一重意义。
增程/插混大轿车的市场尚未被激活,所以,切入这块市场,一定有机会;
但这块市场中,目前成功的玩家不多,而且特征相似:舒适、高级、科技、镀铬,完全呈现老钱风,就是没有太多“少年感”。
领克10 EM-P是第一个在这个级别中走年轻化的,思路是双电机四驱+领克一贯的操控感。
但A8的的尺寸已经来到了超大尺寸豪华轿车的状态,再大一点可就真的赶上奥迪A8了,用这样的大体量来做运动风肯定是有点难处的,但是这款车的设计又带着年轻化的一面——电感的前脸、斜切的车侧线条、拉到车门的装饰带等,都在提醒这是一款“潮车”。
华为套装能提升它的科技属性,舒适性配置也很齐全,这一切加在一起的时候,我会思考这群用户的画像:他们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之前,追光的最大问题是,这台车在研发的途中,定位发生屡次更改。
从一台20万级中高定位的轿车,被拉到一个豪华车,又被要求提升操控能力等等,因此带来的诸多变化,让研发团队备受煎熬,而且延误了战机。
所以,本来产品中期谋划一次小改,就变成了一次大刀阔斧的大改。
1、定位更高。追光L是旗舰轿车(之后的泰山是旗舰SUV),双拼色车漆+大饼轮毂+金色格栅的组合,这是被市场教育过的高端代名词;
2、尺寸更大。5125*1985*1522mm,轴距3010mm(追光5088*1970*1515mm,轴距3000mm),完全就是看齐奥迪A6L的尺寸;
3、电池容量更大。63度,纯电续航323km(追光43度,262km),跟那些大电池的增程对手比,没差多少了;
4、发动机功率更大。110kW vs 100kW(追光),这是在低电量状态下,衰减不严重的关键;
5、电机功率更大。前150kW+后230kW vs 前130kW+后160kW(追光),已经快赶上宝马i5 50L的水平了,人家可是纯电。
担心的是,在目前这个价位级别的市场,轿车销量都不太好,比亚迪汉L(2-5k)、享界S9(2-4K),因此要抢夺这块市场还是需要技巧。
北美RAV4这次出了几个前脸,但目前看,海外普通版的正宗设计,这一次给到了广汽丰田威兰达,而不是给了一汽丰田。丰田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响嘛,正统名字给一丰,正统设计给广丰,两家都不得罪。
动力上提供了2.0L纯油、2.0L混动、2.5L混动三种动力,综合油耗分别为6.29L/100km、4.59L/100km和4.91L/100km,海外市场还提供一个PHEV的选择,不过没啥值得看的,续航里程太短,根本不适合来中国市场格斗。
2026年是HEV的大年,丰田第五代THS的功率分流依然是YYDS,这一点,混动技术最好还是要有个功率分流,这也许是它在中国残酷市场竞争中最大的机会点。
T11的逻辑不复杂——把一辆贵的L9平替下来,你会看到的产品细节也基本如此,连增程都学得一模一样。
霸王龙没有达到战略目标,于是plan B得增程版立刻补位,增程都来了,顺便把EV也焕新一下,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如果把这车跟埃安V霸王龙摆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俩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是在前脸和车尾部分做了一些风格上的改变,但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这套身体骨架,空间利用率不低,再说了,丰田也在用,把设计改一改,也是为了看起来跟滴滴快车有明显区分。而且加入神奇液体之后,充电口貌似还往后移了,终于不用一头扎进充电桩。十来万的增程大5座,目前只有零跑是一枝独秀,显然还有很多市场潜力没被释放。
核心看点还是增程版,唯一看点就是广汽有没有魄力做出零跑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