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和备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69174242】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69174242】.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是第一次有国产厂商全面对标iPhone,小米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雷军发布会全程贡献了N个苹果对比时刻,现场更是配合,气氛热闹。
为了正面交锋,小米17在产品矩阵(二杯变三杯”)、命名(跳过16)、软硬件配置等很多方面都对准苹果。
而这代小米17最大的卖点就是那块背屏——妙享背屏。
事实上,智能手机就是从屏幕革命开始,当年乔布斯拿出iPhone,开启了智能机时代。
再到很多年后,三星带起了折叠屏的新支线。
近些年,手机屏幕上很少有大的交互创新。苹果的灵动岛只是小插曲。
背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手机上,小米展示了更多可能性。
这是5年来宣布对标苹果的关键一战,也是小米下个五年的起点。
智能手机的第二块屏幕能不能重塑交互逻辑?
小米这块背屏有很多以前机型的影子,比如当年最早推出背屏的算是魅族,小米11ultra也有一块背屏,某种程度这算是一种设计的回归。
但相比以前,当年受限于硬件,背屏其实可玩性并不高。超前的背屏甚至成了魅族走向衰落的分水岭,小米11ultra也是一次尝试。
直到近几年,折叠屏的普及让背屏有了更多的可用性,小米17系列的背屏肯定从自家的折叠屏上得到不少灵感。
这次小米的背屏不只是单纯的屏幕形态变化,更在于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可能,更具实用性。
首先,背屏成为全新的个性化展示窗口,支持各种动态壁纸,与AI配合能生成孩子、萌宠等AI壁纸,这个广受好评。
当然除了个性化需求,它还有很高的实用性。背屏支持动态通知,可以将外卖、音乐、打车、票务等信息在背屏展示。
个人觉得这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快捷方便,减少大屏幕的各种冗杂信息干扰。
第二个,还支持便利贴功能,能把文字、图片、二维码等各种信息框选放到背屏里,这也是效率神器。
不过在笔者看来,背屏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自拍。
我们直接可以后置镜头自拍,照片素质会有飞跃式提升,再也不用浪费强大的后置相机了。而且还能拍视频,用于vlog创作也方便太多了。
不少数码博主认为,背屏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用户在自拍上的认可程度。
此外,背屏还有更多玩法,比如能玩小游戏,带上背屏专属手机壳,秒变复古游戏机。
小米有强大的人车家生态,配合背屏也能衍生出各种新交互可能,比如发布会就展示了背屏与小米照片打印机的结合。
从按键到全面屏,小折叠已经显现出双屏形态的潜力,小米17系列加快了进度。
当然小米17系列提出全面对标苹果,不只有背屏。小米17系列在续航、屏幕、影像上也有重大创新科技。
对标iPhone的底气不止一个背屏还有影像、续航、屏幕
背屏后面有三大技术作为支撑,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续航。
小米17系列增加背屏,对能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加了背屏,续航垮了,那就是得不偿失。
可以看到,这次小米在电池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系都标配新一代金山江高硅电池,小米17 Pro Max达到了惊人的7500毫安,而且还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让续航进入“2天”时代。
此外,小米还联合产业链伙伴卢米蓝,开发出全新红色发光主材。新材料不仅显示更亮,而且大幅降低了功耗。
还有在超级像素技术,在1.5K分辨率下实现了2k的效果,又减少了电池消耗。
还有小米17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不仅性能不输苹果A19系列,能耗还降低10%。
种种新技术的加持,让小米17在增加背屏的情况下,反而续航跨越式增加。
另外在影像上,小米Pro系列首发光影猎人950L影像传感器,搭载LOFIC高动态技术,16.5EV超高动态范围,国产智能机已经完全不输苹果,甚至很多方面领先iPhone。
影视飓风的TIM评价其是“逆光之王”。众多数码博主的都给出同样的答案,小米17系列在影像上已经智能机顶级水平。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赶超苹果的同时,小米也是对苹果生态兼容。比如能同步iPhone通知,还能镜像回复等等,这对苹果用户也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今年,苹果开始“挤爆牙膏”无疑证明国产厂商已经足够具有竞争力,倒逼苹果开始堆配置。
5年前,小米公开宣布对标苹果。而在这五年,不仅小米的手机产品受到认可,小米还成功推出小米汽车和玄戒,也在AI上有所成绩。
雷军在年度演讲上说5年前,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这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
最终小米决定大力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而在这5年里,小米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1000亿元。
从前路迷茫到手机、汽车、芯片的成功,小米的基因被重塑,“技术为本”成为永不更改的铁律。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在发布会的前一天,理想、比亚迪、长安等多家车企向小米送祝福,预祝小米17系列发布成功。
而在2023年底,小米SU7技术发布会前夕,作为汽车行业新人的雷军曾主动发文致敬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先行者,向行业前辈致敬。
如今,小米已经长大,从当初的“致敬者”已成“被致敬者”。
小米开始收获果实。用雷军的话说,是逆天改命了。
先说小米汽车。小米汽车无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小米SU7系列成为近一年20万以上最畅销轿车,所有车型销量第八,并登顶保值率榜首。
今年6月发布的小米YU7更是创造历史:3分钟大定超过20万辆,18个小时内锁单24万台。
这个记录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被打破,或许也只有小米能刷新自己的记录。
雷军曾说造车赌上了一生的荣誉,从一开始就对标特斯拉,向电车领域的王者看齐,努力靠近,慢慢变强。
小米造车自己建工厂、造电机,生产、研发、测试、销售全部从零开始,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你看偌大的苹果都没干成。
为了能在手机领域掌握主动权,小米重启了芯片项目,研发投入超过100亿,最终今年发布3nm旗舰SoC玄戒O1,性能不输国际大厂,已经在小米15S Pro等产品上使用。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芯片,2025年小米是肉眼可见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小米在科技创新上找到了开阔路径,一是在研发上大力投入,掌握底层核心技术,取得主动权。
过去5年投入1000亿,而下个5年小米准备再投2000亿。这是保证高端化路线的正确选择。
另外,小米在产品体验上也从用户角度出发,小米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
小米SU7高颜值、智能,还有防晒等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用户,小米汽车还把情绪价值拉满,可以说开创了电车的新模式。
就在小米17发布会上,小米还推出了汽车定制服务。而这曾经是豪车专属,现在每一个小米车主都有了打造独一无二爱车的机会。
再看小米17系列,这次在性能大跃进的同时,基于在小折叠上的背屏经验,重开直板机背屏的形态,也是硬实力做强支撑后对未来交互方式的洞悉和预判。
硬核科技上放在首位,产品体验上从用户出发,努力对标世界第一流的企业,这就是小米成功的方法论。
而小米用了五年时间证明“小米方法论可跨行业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