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天福建十三水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5902455】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5902455】.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帮助瘫痪居民重新挺直腰杆的外骨骼机器人,到让听障老人清晰对话的智能助听器,从适配失能人群的便捷式洗浴机,到为视障者点亮“视界”的电子助视器……
走进余杭区仓前街道太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康复辅具服务中心,“安心助行”“贴心助听”“细心助视”“暖心家居”四大板块的高科技辅具陈列井然,仿佛一座“家门口的科技康复馆”。在这里,居民既是科技辅具的体验者,更是科技助残惠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每一件设备都在悄然改变着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
作为“高科技辅具进社区”全国试点,余杭区将仓前街道太炎社区选为“第一站”,并计划在今年11月前完成全部5个试点的建设,让科技助残的温度传递到更多百姓身边。
满足特殊人群“家门口康复”的需求
58岁的沈师傅是仓前街道吴山前村的居民,多年前因高楼坠下导致瘫痪,曾长期卧床。在残联、街道、社区多部门的关怀下,他逐渐能拄着拐杖行走,而这两年智慧型辅具的介入,让他的康复之路迎来新突破。
今年5月起,借助程天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沈师傅得以开展长时间、高频次的系统康复训练。如今,他直立时不再驼背,拄着拐杖缓慢行走时,眼神里多了以往没有的自信。“我希望通过这些高科技训练,让他平衡力再好点,能自己慢慢走、生活更方便。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自理能力恢复多一分,就能少麻烦别人一分。”沈师傅的家人道出了最朴素的心愿,而每周到服务中心接受专业指导,已成为沈师傅生活的固定日程。
同样受益的还有79岁的章爷爷。长达十六七年的听力衰退让他几乎与“清晰对话”绝缘,“我之前买了一个5500元的助听器,戴草帽、安全帽时不仅会卡耳朵,音质也满足不了我的需求。”章爷爷说。
一次偶然在社区服务中心溜达时,章爷爷看到了灵犀系列助听器的介绍,主动向工作人员咨询。经余杭区残联评估后,他免费适配了助听器。“这国产助听器通道多、清晰度高,现在面对面说话能听得明明白白!这个项目太接地气、太贴民生了,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章爷爷的称赞,道出了许多特殊群体的心声。
这样的“家门口福利”,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上。据余杭区残联介绍,该服务中心展区进驻的均为余杭区内高科技企业生产的辅具设备,且支持“租赁+售卖”双模式,叠加多重补贴后性价比显著提升。
以护卫神电动轮椅为例,景区日租价约100元,服务中心日租仅需30元;该款轮椅市场价4800元,通过服务中心购买仅3100元。肢体类残疾人还可申请残联辅具自购补贴(最高2500元),最终自付低至600元。此外,若购买声朵系列助听器,余杭户籍持证残疾人可以免费适配,大幅减轻了特殊群体的经济负担。
以科技的力量助残助老促民生
为扎实推进全国试点,余杭区将科技助残服务延伸至民生“最后一公里”。通过发布新一轮科技助残八大行动计划,该区正全力构建“1+5+N”辅具服务阵地——其中“5”即重点推进的5个高科技辅具进社区项目。
太炎社区作为全区首个服务点,已联合强脑科技、程天科技、灵伴科技等本土高科技企业,建成集展示、体验、康复、租赁、维修于一体的“五位一体”社区康复辅具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常态化开展辅具租赁、康复训练等服务,惠及1200余人次,真正实现“让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康复服务”。
“今年我们建设5个试点,并实施标准化建设,统一布展设计、统一进驻产品、统一运维管理,确保每个点位都能提供‘五位一体’服务,精准满足目标群体‘家门口康复’需求。”余杭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并受益,今年以来,余杭区多部门联动开展多形式推广,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普及辅具知识,线下走进社区、医院及医疗单位举办体验活动,同时为居民提供免费康复训练指导。更贴心的是,区残联还推出“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对仓前街道范围内的残疾人家庭逐一走访、分类调研,判断肢体残疾人群是否适合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而针对失能老人家庭,则重点推广戴恩洗浴机等辅具,让服务更具针对性。
自今年7月太炎社区康复辅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到9月底瓶窑镇试点投用,余杭区“高科技辅具进社区”的步伐稳步推进。接下来,余杭区残联将加大推广力度,逐步实现各镇街康复辅具服务的全覆盖,让更多残疾人朋友共享科技助残落地惠民的成果。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4]1106-049号|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