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拉游戏牛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5902455】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5902455】.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戳上方蓝字「升值计」关注我
我强烈推荐看一下罗永浩和Tim影视飓风的对谈,这真的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最认真的长视频。
看完以后,我感觉我跟罗永浩的心态差不多,嫉妒,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嫉妒,是影视飓风,是一个年纪轻轻(29岁),自他开始做媒体以来,做对了所有事情的人。
影视飓风TIM(潘天鸿)的一年利润只有1000w,就自媒体而言,这不算厉害的,就他的体量而言,更不出奇,因为刚刚翻车的张雪峰老师,还有带货的那几位主播,包括很多自媒体,还有坐在他对面的罗永浩自己,一年9位数的利润并不是难事,但是罗永浩那种掩饰不住的嫉妒和赞叹,来自于哪里呢?是潘展现出来的与他年龄不相称的野心和成熟,他要拿奥斯卡短片奖,而且已经在做这件事了,他要对标世界第一网红野兽先生,当他侃侃而谈说出这些的时候,你丝毫不会觉得他在夸大其词,你能清晰地从他的描述中,看到他的商业蓝图缓缓展开,这些理想或许能实现或许不能实现,但是你知道,他都会是赢家,而不是像很多网红一样,昙花一现。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视频时长2小时52分钟,接近3个小时,我居然用了一周散步的时间,看了2遍,然后总结了我个人得出的33条有关当下创业的军规,其实我还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想法,回头会发到小号。
1、创业始终是有好处的。罗永浩自己做过牛博网,做过手机,两个都失败了,但是至今罗永浩一出手,一半文化圈和科技圈的名人牛人,不能说帮帮手,但是至少会关注。影视飓风的粉丝量,不亚于罗永浩,但是Tim还是找罗永浩介绍三个外卖大战的平台促成他创意,这就是罗永浩的底蕴,也是创业的好处,钱只是其中之一,不管你创业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你曾经真的攀登过巅峰,你总是能留下点东西。
2、你对标的人很重要,一定要对标第一。俩人对谈,野兽先生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影视飓风对标的是野兽先生,罗永浩当初对标的是乔布斯,能不能做成不重要,但是你的对标对象决定你的高度。
3、人应该努力打上限,挑战人生的极限。努力去打上限的前提,一定是你的底层逻辑对了,所以去挑战人生极限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会倒逼你做对的事情。影视飓风想要内容的上限,罗永浩做到带货四大天王,其实都是打上限的搞法,真的打到极限了,问题反而好搞了,没有达到极限,你需要一直去搞很多事情,既要兼顾流量,又要兼顾商业,很难搞,打上限的话,你只需要管流量,流量大了,一切都好办。
4、一定要建立你的护城河。巴菲特说,伟大公司至少要有一道护城河。自媒体内容创业虽然是最小的创业,但也要有护城河。影视飓风的护城河是啥?一是规模,二是技术设备,三是相对小众赛道的深耕,还有投入,时间的投入,创意的投入,资金的投入,这一点,卷赢了很多同行。
说到资金投入,不得不令人泪目,影视飓风开始玩摄影的时候,国内玩摄影的很多,影视飓风开始做视频的时候,国内同期做视频的年轻人也很多,影视飓风搞工作室的时候,国内搞工作室的人也很多,中国最不缺的有想法有头脑的年轻人,我在B站评论区看到有人提到一个视频作者,大概和影视飓风同期,这个人赚到钱选择了买房,然后背上了房贷,提到这里我咯噔一下,因为我在自媒体赚到快钱以后,也是买房,而且买了不止一处,当然投资房产让我也赚了不少,但是,在自媒体最黄金发展最迅速的几年,确实因为看房买房,装修房子,错过了很多机会,然而,这大概就是穷人家小孩的局限性吧,因为穷人家的小孩有太多东西要买了,穷人家小孩的第一桶金,是消耗掉的。
影视飓风的第一桶金基本都投入再生产了,直到现在,他们团队不是赚钱最厉害的,但是是投入内容生产最高的,所以这就形成了上条所说的护城河。这点真的让我有点感伤,因为影视飓风虽然回避他家庭的影响,但他父亲是圆通高管,母亲是医药代表,家庭不缺钱,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这是富人家庭才能形成的意识。
6、富有家庭最微不足道的是钱。不是说影视飓风父亲给了他多少 「钞能力」,而是家境殷实能给他兜底,创业时他找父母借了 16 万买了设备(RED),这当然与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底气,包括持续不断投入再生产的底气,都来自于家庭。
7、分钱不分股。影视飓风是很舍得分钱的老板,但是他们合伙人的模式,是分钱不分股,因为新媒体公司没重资产,股份没用,分股只会导致推诿踢皮球,我见过很多新媒体公司工作室的合伙人模式,到最后没有一个不分道扬镳反目成仇,因为新媒体太轻了,太容易复制了,员工或者合伙人,认为自己可以复制你的模式,再创一个公司,很容易,所以分股的结果,往往是一拍两散,最后兄弟没得做,生意也做不成,钱也没了,情感也没有了,这个建议应该还是他父亲给他的,很关键。
8、不要跟你的员工做朋友。影视飓风不是大家庭,而是团队,影视飓风的离职率超级高。不吝啬于给钱,但是干不好就走人,这个理念应该同样来自于他的高管父亲。我自己很傻逼的一点是,试图跟自己的员工做朋友,甚至在创业初期,为了营造所谓家庭氛围,给员工做过饭,后来才知道有多蠢。
9、所有的路都不白走。20岁就成立公司、对标野兽先生、从接商单转向卖衣服,应该都是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虽然做的是传统行业,但是怎么运营公司,怎么选择合伙人,怎么搭建自己的工作体系,应该给了潘很多建议,让他几乎没有走错路,这真的非常关键,穷人在这点上太欠缺了,这也是同样做自媒体,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难做大的原因,因为往往在赚钱之后,只会重复赚钱的周期,知道风口吃尽,红利用完,最后销声匿迹。
10、人们最关心的是钱。2019年,Tim创业第五年,有了20万粉丝。父亲对他说,你要拍一个「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没人做这个,但大家都想知道。Tim不想做也不觉得这个能火,但还是做了,结果一周内,粉丝从20万涨到45万。这就是老江湖的老辣,他父亲不懂内容不懂新媒体,但是懂人,因为人性就是关心别人挣多少钱。
11、规模效应,永远是创业最重要的。我前几年说过,没有什么小而美,小而美都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影视飓风让我更坚信这一点,有规模,你做什么生意都可以,有规模你才有溢价的权利。
13、只有内容足够好足够头部,你才能跟甲方谈判,保护你的节操。这点我也深有感触,我的大部分同行,都没有办法拒绝大路货的广告,比如微博的洗牙器、鱼油、保险,因为你没有办法拒绝,除非你不想赚钱,大部分科技博主汽车博主赚很多,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最重要的内容——测评拿来卖钱,说白了,还是当年罗永浩说王自如的问题,独立客观第三方,一头不占,测评博主,到最后卖的都是自己的公信力,公信力卖完就没有了。但是你做到头部,就可以只让产品出镜,不卖测评。
14、影视飓风赚钱的方式居然是卖T恤。因为内容平台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客。Tim透露,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是同类电商的15倍。有了流量,卖什么就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影视飓风保持了内容独立性。评测不收厂商的钱,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样片。
15、做平台才能上市。他们团队短期目标是冲击奥斯卡短片奖,
长期目标是将影视飓风打造为「年轻版国家地理」,扩展至纪录片、教育、线下科技展览。个人希望拍一部科幻电影,平衡事业与家庭。
16、在商言商,互联网有记忆,做到内容自律。我知道影视飓风,是因为那个视频,《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通过这个视频揭示了真相:视频平台为降低流量费用,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画质。视频很快就下架了,是自己下架的还是迫于压力,无从知晓,影视飓风的解释是,由于多方原因。
但是,他们再没有碰类似的敏感话题,这点非常成熟。
17、看得出来,公司除了创意策划,很早就有了法务和公关,这为这个年轻团队的成长降低了很多风险,这点真的很多新媒体公司都是欠缺的。
18、创始人IP强绑定。虽然影视飓风做了矩阵,而且基本一年只操盘主号2个项目,但是每一个矩阵号,都需要他亲自出镜,一方面是维系粉丝基本盘,一方面也是把公司的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媒体公司,严格来说,没有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IP,说白了就是这张脸。
19、自驱、沟通、迭代、格局。影视飓风人才的标准是这四大标准,不断迭代,是内容行业最核心的要求,沟通能力是所有职场人的普世基本功,这也能解释他们公司为啥员工淘汰率这么高。
20、热爱。影视飓风因为热爱摄影,走上了摄影道路,因为摄影又开始做视频,一步步走到千万级网红,到了现在,上岛直播,48小时不睡觉,都是需要对内容有热爱的。
21、赛道很重要。影视飓风是做摄影评测起家的,但是实际上已经转到手机评测,原因很简单,手机评测更赚钱。
22、老板要做最能打的员工,一定要做同行业最专业的那一个人。影视飓风最核心的几个项目都是他本人来做,他们团队的画面、剪辑、特效均保持行业高水准,强化专业标签,也就是说,现代创业,又有点回到从前,老板一定要是最能打的员工,随着创业团队越来越小型化,要想高效出成绩,老板要做雄狮,别人无可替代。
23、与优秀的人相处很重要。野兽先生对影视飓风的启发很大。影视飓风拜访过野兽先生,拜访过后,立即更改优化了工作流,应该给他很多启发。
24、能做到顶尖的人,都有极致的坦诚。影视飓风去拜访野兽先生,野兽先生直接拿自己财报和核心的财务数据让他看,这让他很震惊,我听到这里也小小震撼了一下,然后一下子就明白了,最顶尖的人,根本不怕抄,抄我的人没有我快,能够做到顶尖,是因为自己做对了很多事情,不是别人想抄就能抄的。
25、先做差异化,百万之前不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罗永浩让影视飓风给现在刚出道的内容初创者一点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不要过早商业化,先做差异化,过早的商业化,太伤号了,他认为至少粉丝量100w以上,才能做商业化。
26、要专一化,赚钱和商单要分开。赚钱就赚钱,赚播放量就赚播放量,这两件事要分开,要做爆款内容就别做商单,做商单就别想做爆款内容。
27、不要飘。18年抖音到现在,很多千万级的大v网红都没有了,赚了钱以后不要飘。我说我自己的理解,我也算目睹内容行业风风雨雨了,其实网红不红的太多了,有合伙人撕逼的,有回去生小孩的,有男女朋友分手了,还有核心员工离职,有的只会一套打法,各种各样的多的是,所以,一定不要飘,任何网红是有周期的,但是你的人生路很漫长。
28、参透大众情绪。没什么可说的,内容的基本功就是参透大众情绪。
29、订阅制在中国很难。做到影视飓风这个播放量和粉丝量,依然不敢搞订阅制,国内砸几个亿的电视综艺,也很难让人订阅,动不动就收不回成本,SaaS真的不被大部分国内观众认可,因为为内容和服务付费,认可内容和服务的价值,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大部分国内的观众,认为一块饼干要钱,一杯咖啡要钱,但不会接受一个视频要钱。
30、网红这个赛道越来越卷,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多了。短视频越来越长视频化,长视频越来越专业化,是个趋势。就拿罗永浩这个节目来说,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不亚于过去电视访谈节目,时长更长,密度更密,商务广告更多,瑞幸、apple、飞书,出镜的人层级越来越高,镜头、灯光、编导,采访对象,采访者本身的谈话能力,水平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31、为了创业和内容,需要牺牲很多。影视飓风大部分时间都是吃外卖,一个年入千万,未来利润上亿甚至可能上市的人,天天吃外卖把自己胃吃坏了,我有时候觉得我确实不够拼。
32、野心和企图心。按照大众-专业,短视频-长视频,影视飓风划分了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做了一个团队去覆盖,形成一个内容矩阵,看得出来他们团队的野心真的很大。
33、年轻人体力精力真好啊。影视飓风旗下的矩阵,几乎都要他出镜,他还要负责创意策划,还有每年2-3个重要项目,还有那种荒岛求生挑战,还要策划,罗老师说现在五十岁,熬一个夜两天才能补回来。影视飓风熬夜四十八小时之后,又极限上岛,完成100小时拍摄。不得不感叹,人能干事的时间,真的只有20多岁到30多岁这段时间,年轻的时候真的要多干事,多闯闯试试,因为年龄大了,就没有精力干了。
这个视频对教育也很有启发,回头我整理出来,还有一些关于赚钱的核心思路,但是我还没想好,回头放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