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马蜂窝出现在居民家门口,上报平台后,1小时内就被专业力量清除;一场持续已久的商户噪音扰民纠纷,在网格牵头召开的协调会后得到化解;一片产业园区的交通拥堵难题,通过网格内多方协商找到了优化方案……这些发生在上海市杨浦区街头巷尾的新变化,背后连接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多格合一”。
近日,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分部,一场汇聚了120余位市区人大代表、基层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居民商户代表的人人议事厅热烈举行。大家济济一堂,不绕弯子、不谈虚功,焦点直指一个核心议题:如何让“多格合一”这张善治网络,吸纳更多元的力量“入格入网”,真正赋能基层,破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小网格里的高效能:从“看得见”到“管得好”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最终要落在解决一件件具体的事上。“多格合一”的生命力,正体现在应对这些日常挑战的速度和效能中。
在四平路街道,一个通过新版社区云平台上报的马蜂窝问题,见证了“快”的效率。网格平台第一时间“接单”,迅速联动网格内的消防力量,从发现到处置完成,仅用了1小时。这得益于街道建立的党建引领“三联三办”机制,高效整合资源,还组建了“蒲公英微网格员”志愿队伍,让问题发现更早、响应更快。
在五角场街道,一位居民因商户噪音问题反复投诉,考验的是“融”的智慧。第三网格副网格长范群力回忆,他们主动充当“组局者”,召集城管、公安部门和商户坐在一起,通过耐心的柔性劝导,最终促使商户调低设备音量,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化解了这场持久纠纷。“网格要做牵头人,推动各部门力量在网格内融合发力,避免推诿扯皮。”范群力说。
而在大桥街道,治理的思路更显“巧”劲。创谷街区党支部书记张磊分享了一个案例:他们通过制定“多元资源联动清单”,巧妙整合了辖区内B站UP主的直播影响力、商户的发展需求与社区的宣传需要,形成了“短期引流—长期培育—常态维系”的服务生态,让市场力量和社会活力也成为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力量沉下去,民意浮上来:人大代表“进网入格”
“多格合一”,合的是网格,更是人心与力量。如何让治理体系不仅有效率,更有浓浓的民主味和人情味?杨浦区将人大代表履职深度嵌入网格,探索了一条新路。
“人大代表要发挥作用,要走得进社区,更要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带上来,做好居民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纽带。”?/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