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点速递 | 增量资金要来了!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多只科创板芯片类ETF获批;开源证券:2026年是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创始人
2025-11-23 17:03:28

(一)重磅消息

11月21日晚间,据证监会官网披露,多只科创板芯片类ETF以及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正式获批,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根据监管披露的信息,这批产品中有4只上证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3只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另外还有2只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另据报道,还有多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和科技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获批,传递出监管部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信号。这些精准锚定硬科技赛道的增量工具,既为投资者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领域提供了高效通道,也将为科创生态继续注入长期资金活水。

(二)券商最新研判

东方财富证券2026年A股年度投资策略:踏浪逐牛,再攀高峰

1、市场趋势:踏浪逐牛,再攀高峰。2025年中国股市演绎“信心重估牛”,市场重估科技G2与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股市,估值有所修复,但并未过热。2025年A股盈利结束2022年-2024年的下行周期,盈利不再低于市场预期,出现筑底回暖迹象,景气线索占比明显提升。2026年,东方财富证券对中国股市趋势依然乐观,微观增量资金流入有望持续增强,可关注三个预期差:企业盈利有望超预期、中国AI进展有望超预期、中美扩大“务实合作”有望超预期。同时,也要关注新的波动风险点,尤其是美国再通胀与AI应用商业化的赛跑。总体来看,2026年牛市继续已是一致预期,但注意驾驭波动,把握好节奏与结构变化是影响超额收益的胜负手。

2、成长/周期共舞。成长及周期风格仍是目前清晰可见的2026年胜率方向,分别对应AI产业浪潮、PPI同比回暖两条中观线索。AI链方面,美国相关投资持续超预期,国产投资及替代周期仍处于初起步阶段;周期方面,“反内卷”政策支持叠加制造业产能周期内生性筑底的背景下,PPI同比自2025年8月以来持续回温,中性假设下,市场预期明年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2026全年有望回升至-0.44%的水平。

3、消费未必悲观,等待击球点:从历史来看,工业企业盈利修复传导至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周期约1年。202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转为震荡上行,且展望明年在国内价格及产能周期改善、美国经济复苏背景下趋势有望延续,2026年居民消费信心好转或有望超预期。值得关注的行业包括:1)泛AI:半导体、海外算力、有色、电网设备、端侧AI等;2)周期反转:海风、电池、锂电设备、光伏、 化工、油/煤等;3)国际化:工程机械、创新药等。重点关注主题:“十五五”规划、国企改革、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

(三)券商行业掘金

开源证券:2026年是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1、人形机器人板块继续调整,情绪处于低点,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指数及龙头个股持续走弱,情绪处于低点,整体仍在调整区间。当前板块整体进入估值与情绪双重压制阶段,距离板块“底部确认、反弹启动”窗口期越来越近。产业同时在加速推进:特斯拉明确量产节点,并开始建设机器人工厂;国内小鹏机器人惊艳发布、宇树IPO辅导工作完成。特斯拉“万亿美金薪酬方案”顺利通过,意味着马斯克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投入精力推进特斯拉向AI和机器人公司进化;特斯拉产业链逐步进入产能建设与技术收敛阶段,供应链逐步走向清晰可验证,首先聚焦进入供应链的“强确定性”;其次是以量产为导向的“技术升级方向”。

2、小鹏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高度拟人化的外形与流畅自然的“猫步”姿态成为焦点,展现出技术创新和跨领域整合的优势。其运动与形态的拟人化水平领先,印证了在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突破;核心硬件配置具有开创性,比如首次使用了全固态电池、自研“图灵”AI芯片、首发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微型谐波减速器灵巧手等;IRON是小鹏“物理AI”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该战略将人形机器人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出租车、飞行汽车等产品线串联起来,使小鹏达到了与特斯拉同等的战略高度。重点关注小鹏机器人供应链及后续的生态合作伙伴。

3、宇树IPO上市辅导工作已完成,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宇树的四足机器狗和机器人在全球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占率,且已经实现盈利;宇树上市将成为提振机器人板块及行业发展的“强心剂”。其核心供应链和战略合作伙伴值得重点关注。

4、2026年是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当前呈现出技术突破提速、供应链逐步完善、商业化初步试水的鲜明特征。相关标的(1)头部总成:蓝思科技;(2)轴承:五洲新春、雷迪克;(3)关节总成:震裕科技、拓普集团、三花智控、银轮股份;(4)灵巧手:震裕科技、五洲新春、浙江荣泰、德昌股份;(5)行星滚柱丝杠:震裕科技、五洲新春;(6)减速器:隆盛科技;(7)轻量化:唯科科技、恒勃股份;(8)国产链:浙海德曼、集智股份、中大力德。

山西证券:实现机器柔性触觉,感知世界触手可及

1、电子皮肤赋予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 是人形机器人交互的关键。 电子皮肤是模拟天然皮肤功能的仿生柔性触觉传感器系统, 可以感知压力、 温度等各种刺激, 广泛应用于智能医疗、 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压阻式传感器结构简单、 低成本, 适合于基础的压力映射和触觉反馈系统, 能有效平衡工艺难度、 成本和量产规模等因素, 是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主流技术路线, 特斯拉、 汉威科技、 福莱新材等知名企业均在压阻式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布局; 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高, 适合于高精度的触觉感测;压电式传感器具备自供电特性, 适用于难以及时更换电源的场景。

2、材料、 制造、 算法组成三大核心壁垒, 行业技术亟待突破。材料端: 电子皮肤需兼具高灵敏度、 宽测量范围和测量一致性等性能, 对材料柔韧性、耐用性、 灵敏度和精确性提出高要求;同时还要材料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其他特征, 材料仍需优化完善。

制造端: 电子皮肤制加工工艺复杂,成本价高, 大面积部署困难。 低成本、 高精度的进行电子皮肤生产, 以实现批量化布局是未来重中之重。

算法端: 电子皮肤测量涉及三维力、 温度、硬度等多种物理量, 标定机制复杂, 需利用图形处理系统和 AI 来辅助完成传感器的纠偏和标定。 多模态感知和阵列化是电子皮肤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 单一传感机理电子皮肤难以对外界多方面刺激同时做出准确响应, 需集合不同理传于感同机一器件, 以此实现对多种信号进行多模检测; 单个传感单元检测到的信息有限, 无法满足大面积测量的需求, 需将传感单元阵列化,以获得足够的压力信息。

3、人形机器人需求拉动,竞争格局方面, 欧美日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占据高端市场, 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TOP5 厂商均为海外企业, 合计占据 57.1%的市场份额。 国内厂商加速布局, 凭借政策支持和制造能力优势与国外技术快速缩小差距, 福莱新材、汉威科技等部分国产企业开始渐露头角, 在机器人领域已有产业化应用。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发展初期, 长期来看, 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十万亿级别, 电子皮肤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触觉感知核心零部件, 有望依托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 维持高速发展。

4、重点公司关注: 福莱新材: 中试线已完成投产, 与灵巧手领域头部客户完成对接, 实现小批量供货;汉威科技: 掌握了柔性压阻、 柔性压电等核心技术,公司已与近 30 家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订单情况饱满, 扩建柔性传感器新产线,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柯力传感:与猿声科技签署战略投资协议, 通过参股在电子皮肤领域完成布局;申昊科技:研发布局非接触式电子皮肤, 已小批量应用于操作类机器人;晶华新材: 子公司晶智感已成功开发用于灵巧手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 实现对物体触感、 轮廓的精准感知;奥迪威:布局触觉传感器等新产品,可实现人形机器人感知与执行功能。

东吴证券:干法成膜,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

1、固态电池前道制片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①湿法工艺:仍采用溶剂体系,将电极/电解质材料与粘结剂混合成浆料后进行涂布,再通过烘干完成成膜。②干法工艺:则取消了溶剂使用与烘干步骤,更依赖高剪切干混与纤维化设备实现材料均匀分散与预成型,并通过多辊压实方式直接完成成膜过程。湿法仍是固态电池产线的主要选择,干法凭借成本、工艺与材料适配等综合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前道工艺的主流方向。

2、干法成膜技术路径多样,各具优势与适配场景。当前较具代表性的六类干法制片技术包括:①纤维化;②干法喷涂沉积;③气相沉积;④热熔挤压;⑤直接压制;⑥3D打印。不同路径在技术原理、适用材料、成膜能力、设备复杂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别适用于大型、柔性电极、小尺寸器件、厚极片等应用场景。工艺路径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制造成本与工艺良率的适配性,以实现性能与量产之间的最优平衡。

3、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建议关注: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干法电极&模组PACK先惠技术,整线供应商利元亨,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等。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伏产业迎来高光时刻 借道ET...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浪潮中,“反内卷”正推动资源向高潜力赛道聚焦。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市场结构优化...
“红利+低波”双因子抢占港股估... 尽管前期美联储如期推进降息进程,且中美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态势,但2025年四季度全球市场仍将面临多重...
中国公民应立即撤离!外交部、中... 来源:“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安全提醒:驻留刚果(金)东部地区中国公民应立即撤离》 “领...
周末重点速递 | 增量资金要来... (一)重磅消息 11月21日晚间,据证监会官网披露,多只科创板芯片类ETF以及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
通领科技IPO过会,境外收入占... 瑞财经 张林霞11月2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33次审议会议,审议上海通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