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认购门槛低、持仓透明、能像股票一样实时交易,投资者在ETF投资上获得了诸多便利,但下单时常常会经历选择困惑。
比如,想借道ETF布局黄金,输入“黄金ETF”后,会跳出来7只产品。乍一看,名称大同小异——只有1只带了公司后缀,即“黄金ETF华夏”;而名称为“黄金ETF”、“黄金ETF基金”、“黄金基金ETF”的各有2只。
实际上,这7只产品跟踪的都是“SGE黄金9999”指数,只是所属的基金公司不同。
随着ETF命名规范出炉,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未来ETF管理人将不再隐身,同时产品简称会更贴近所跟踪指数。
近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修订后基金业务指南。其中明确,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增强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增强+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
对于存量ETF,该指南也提出要求:扩位简称未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的,应增加基金管理人简称。基金管理人应于2026年3月31日前有序完成产品更名。
在ETF数量不断扩容、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此举可以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帮助投资者快速找到对应产品,减少操作失误。
不过,据多家基金公司反馈,目前ETF更名的具体细则尚未明确,后续操作存在一些有待厘清的地方。
乱象有待厘清
在过往的ETF命名中,存在一些乱象。
比如,跟踪同一指数的ETF,简称却五花八门。以“光伏产业”为例,跟踪这一指数的ETF有11只,有的叫“光伏ETF”,有的叫“光伏 50ETF”,还有叫“光伏龙头ETF”。
对于此类情况,之后的更名,是只在原来的名称基础上加上基金管理人简称,还是投资标的核心要素也要进行统一的修改?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具体细则尚未明确。一位指数基金经理推测,这些产品可能会统一更名为“光伏ETF+基金管理人简称”。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ETF跟踪指数不同,场内简称却完全相同,净值走势南辕北辙。
比如,国泰和嘉实旗下各有一只场内简称为“通信ETF”的产品,前者跟踪的是通信设备指数,截至11月23日,年内收益为80.03%;后者跟踪的是国证通信指数,同期收益为48.94%。两者业绩表现相差31.09%。
又如,场内简称同样叫“港股科技30ETF”,银华基金旗下的产品跟踪的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年内收益为27.75%;国联安基金旗下产品跟踪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同期净值下跌了8.34%。
显然,这种情况仅靠增加管理人简称,并不能有效区分ETF的跟踪指数标的,也依旧没有解决投资者识别困难的问题。
从名称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在此次规范出台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主动变更旗下ETF的简称。
易方达基金是业内最早行动的头部指数玩家。自今年1月以来,该公司多次调整旗下ETF简称,按“标的指数+ETF+易方达”进行命名,目前已有68只产品完成更名,数量位列行业第一。
此外,嘉实、华夏、广发、天弘、富国、华泰柏瑞、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也在年内跟进,在旗下部分ETF简称中加入了管理人标识。
据Wind统计,截至11月23日,市场上已成立的1355只ETF中,只有三成产品的简称大致符合新规要求。这意味着,在明年一季度结束之前,ETF将迎来更名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命名实行统一规范会带来多重影响。
一方面会提高产品的辨识度。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刘思妍向《财经》新媒体表示,新规通过强制要求名称清晰展示“投资标的核心要素”、“增强”策略及“管理人”,便于投资者快速识别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收益特征,也解决了跟踪同一指数的ETF间因简称相似而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
另一方面,推动ETF从“名称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过去ETF首发要抢名字,谁能率先拿下简洁响亮的简称,就能占得先机。尤其是行业赛道型产品,在市场顺风期能凭借名称优势,收获可观的自然流量,实现规模的跃升。新规实施后,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认为,新规对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要在产品运作管理与服务质效等方面持续精进,不断强化品牌效应。
“对大厂是利好,有品牌加持优势;对小厂是利空,孤掌难鸣。”一位指数基金经理向《财经》新媒体表示。
不过,产品名称或公司品牌并非挑选基金的唯一标准。刘思妍指出,投资者在选择ETF时还需进行多维度综合考量。
首先是标的指数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编制规则的合理性、成分股的优劣及行业的代表性。在充分评估确认该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符合自身需求后,投资者应当关注ETF相对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这直接反映了基金管理人的运作水平。
此外,ETF的规模也是反映其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对于增强型ETF,还需额外评估其历史超额收益的稳定性。
“在表现相近的ETF产品间,投资者还需要对持有成本进行考察,即管理人所收取的包括管理费和托管费在内的固定费率,以及为跟踪指数而进行交易的变动费用。”刘思妍补充道。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